人民网
人民网>>山东频道>>要闻

项目为王,为新质生产力蓄能

——山东省重点项目和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札记(上)

2024年06月06日09:28 | 来源:大众日报 01版
小字号

6月3日至5日,山东省重点项目和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举行,与会人员先后赴淄博、济宁、枣庄实地观摩考察。3天3市12个重点产业项目、6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行程紧凑,马不停蹄。

齐都药业研发国内首台(套)薄膜真空蒸镀设备,建设国内最大的输液生产基地;永生重工与国际头部企业配套合作,打造国际一流工程机械基础产业基地;联泓新科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发展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集群……观摩中,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全面发力、后劲十足,让人印象深刻、信心倍增。

坚持项目为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与会者的共识。大家表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靠一个个具体项目支撑,一定要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加强重大项目战略谋划推进,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既要“大块头”,也要“大集群”

——8个项目投资过50亿元、5个过百亿元,引领带动产业集群成长壮大

尼龙66,一种米粒大小的聚合材料,用它生产高性能防护服,比常用的涤纶和维纶更舒适、更轻便。

然而,生产尼龙66的核心原料己二腈,由于技术门槛高、定价受制于人等因素影响,长期制约国内尼龙66稳定生产。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项目总投资227亿元,其中一期已经投产,年产己二腈20万吨、尼龙66产品5万吨。”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晓峰说,为进一步增强与国外寡头企业“掰手腕”的实力、拓展发展空间,二期主要建设己二腈配套一体化项目,2026年全部达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己二腈生产基地。

除天辰齐翔项目外,此次观摩的欣旺达50GWh纯电动力电池项目、联泓新科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体化项目投资也超过200亿元。记者发现,这次观摩的12个产业类项目,有8个投资过50亿元,5个过百亿元。

“大块头”不仅体现在投资规模上,而且体现在牵引和带动能力上。在枣庄高新区,欣旺达50GWh纯电动力电池项目主要生产BEV(纯电)动力电池模组及储能系统,建成后将成为欣旺达集团北方最大、全国第二的生产基地。“我们这个项目拥有先进锂电池集成技术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吸引科达利、好力威等8个上下游配套项目集群落地,将有力带动锂电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锂电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枣庄集群发展。”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威说。

实践证明,链式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显著特点,“大块头”项目能够引领带动产业集群成长壮大,同时,良好的产业生态也推动“大块头”走得更好、更远。“通过观摩,感受到这些产业项目的前瞻性和引领性很强,有利于新上一个项目、撬动一条产业链、形成一个产业基地、打造一个产业集群。”聊城市委书记李长萍说。

放眼全省,1500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加力提速,这是山东发展的底气所在。截至4月底,12255个实施类项目已开工11077个、开工率90.4%;完成投资964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5.8%。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孙爱军表示,将以这些重大项目为牵引,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全链条闭环推进体系,以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推动先行区发展增量增效,力争上半年全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万亿元。

既要“含新量”,也要“含绿量”

——突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绿色低碳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各环节

在一个直径3cm大小的铝块上,用机床能磨出多少根针?山东蒂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勇给出的答案是127根。

位于济宁市兖州区的蒂德精机公司车间里,陈勇手拿一个掌心大小的盒子向大家展示。只见盒子里密密麻麻的细针,整齐地分布在铝基材料上。“这是我们公司员工自主编程设计、由公司生产的高精密数控机床通过21个小时不间断加工而成的针型试件,每一根针的直径比头发丝还细。”陈勇说。

机床被称为“工业母机”,长期以来,我国生产的机床大多使用外国企业的数控系统,存在远程锁机风险。“我们通过开展联合攻关,用中国最好的数控大脑装配蒂德精机的高精度机床,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陈勇说,目前公司具备高档机床研发、新材料研制、先进技术测试和可靠性提升等全面的研发、实验、测试、制造优势。

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持续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目前研发人员比例接近20%,拥有业内领先的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材料创新平台,开发出了30多个系列、100多个牌号的新材料产品。“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投资,采用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的绿色新技术,建设一批高质量新材料项目,其中这次观摩的新能源材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一体化项目已全面进入现场施工阶段,2025年将建成投产。”公司董事长郑月明说,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突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山东实施重大产业攻关117项,236个项目由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而来,完成投资292亿元。“企业离市场最近,创新发展愿望最迫切,必须大力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进而带动产业发展。”省科技厅厅长孙海生说,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好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作用。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与以往观摩相比,此次观摩绿色低碳项目占比更高,绿色低碳理念贯穿项目建设各环节。

走进枣庄泉为高效异质结项目现场,6条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一组组异质结光伏组件将从这里运往国电投、华电集团、大唐集团等大企业。目前,光伏发电在山东绿电中占比最高。企业生产的“泉耀”“虎鲸”系列异质结光伏产品光电转化率为24.1%,单组件功率750W,综合性能达到业内一流水平。

不仅产品本身绿色低碳,整个厂区也做足了绿色文章。“企业搭建能源管理平台,加强智慧能源管理,每年可减少碳排放6238.4吨。”泉为先进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甄永泰介绍。

泉为高效异质结项目是我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缩影。围绕产业绿色转型,我省谋划实施节能改造、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项目364个,尤其是加快发展“新三样”,推动菏泽精进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等142个项目落地建设,完成投资473亿元,占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的13.8%。

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深化大开放、拓展大招商,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F1赛场的速度与激情,离不开高端轮胎“保驾护航”。走进华勤集团展厅,一台F1赛车迅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由华勤生产的高端轮胎,早已走进世界一级方程式大赛赛场。

以高水平开放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华勤集团鲜明的特质。华勤集团与意大利倍耐力公司合作近20年,双方共同投资超22亿欧元。此次观摩的华勤超高性能轮胎项目配套建设的华勤橡胶科技研发中心,是倍耐力除米兰之外的全球唯一研发中心,也是世界头部轮胎企业在中国设立的投资最大、功能最全、技术最先进的研发中心。

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山东企业,华勤集团通过与跨国公司强强联合,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为国内橡胶、轮胎行业的领跑者之一。“倍耐力将继续加大在华勤的投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轮胎研发制造基地。”倍耐力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引入新变量,才能拓展新增量。在培育本土企业的同时,淄博、济宁、枣庄近年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观摩项目中不乏齐鲁储能谷、中材锂膜锂电池专用湿法隔膜、欣旺达纯电动力电池等招商引资项目。“淄博坚持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推动转型跨越的动力源,筛选两批936家头部目标企业名单,赴外地开展招商洽谈。”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介绍,今年一季度,淄博省外到位资金、新引进过亿元项目同比分别增长15.2%、11.3%。

“引进来”,可以带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走出去”,则可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新空间。

2021年以前,济宁龙拱港还是一个仅有3个传统散货泊位的小港。如今,龙拱港已成为北方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集装箱内河港口。今年前4个月,龙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2万标箱,同比增长113%。内河航运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济宁这一内陆城市主动打开思路,积极谋划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决心。

借助瓦日铁路、新兖铁路在济宁与京杭运河交汇的地理优势,济宁积极发展“公转水”“铁转水”多式联运模式,助力济宁通江达海、辐射全国、连通欧亚。“装载俄罗斯进口纸浆的铁路集装箱,通过济南站中转后抵达济宁梁山港装船,再通过京杭运河一路南下转入长江,最终可以运抵重庆。”济宁能源集团董事长张广宇举例说,多式联运模式为企业节省大量运输成本,目前已为周边企业节约物流成本1.3亿元。

“济宁将聚焦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强力突破现代港航物流,进一步发挥好运河黄金水道优势,打通对接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经济圈的物流大通道,加快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的桥头堡。”济宁市委书记林红玉说。(李子路 刘兵)

(责编:郑浦丽、邢曼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