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打造“未诉先办”升级版
“没有老郑的调解,我们多年的邻居可能就闹僵了!”兴隆社区居民蔡女士说的闹心事,源于楼上邻居厨房渗水,给自己造成了经济损失,就赔偿问题发生纠纷。网格员把双方约到网格会客厅,邀请经验丰富的楼长老郑帮助调解,问题得到解决。
去年以来,济宁市任城区越河街道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区委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10”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要求,聚焦“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提升“未诉先办、协商会办、多元联办、接诉即办”能力,及时把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社区网格和萌芽状态。
聚焦预防在前,提升“未诉先办”温度
居民矛盾纠纷有特点有规律有苗头。越河街道强化上游思维,坚持关口前移,通过热线工单、矛盾隐患、民生服务三个“诉前办”,实现了源头治理。制定街道科级干部包社区、机关干部进网格、社区工作者上家门等制度,常态化排查矛盾隐患,动态化更新风险台账,每月分析居民高频诉求,共性问题举一反三、超前介入,在居民诉求形成热线工单前把服务“送上门”。今年一季度排查各类矛盾隐患57条,化解率100%,热线工单同比下降39.2%。围绕群众衣食住行娱等领域,创新谋划“幸福10事”项目,构建“1+7+N”志愿服务体系,聚焦“一老一小”建立6大类15项帮扶清单,开展志愿服务720余次,服务群众3.88万人次。
聚焦调解优先,提升协商会办深度
居民矛盾纠纷大多为家长里短的小事,做到能调尽调,化解得早、调解得好,就能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越河街道通过广泛覆盖“直接调”、专业力量“参与调”、共性问题“联合调”,防止小矛盾激化成大问题。扎根社区、街区、小区的“社会调解员”“红袖章巡防队”,开展政策宣讲和治安巡逻,发现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问题,第一时间就地调解。通过干部下访、公开接访、主动约访,对情况复杂涉法矛盾纠纷,及时邀请律师、法律顾问、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和方法指导,进一步提高了调解成功率。针对物业管理、小区停车等共性热点问题,实行街道社区民情联席会商制度,抓好访调对接、反复磋商、化访为调,形成解决方案,确保各类民生诉求和风险隐患不上交不上行。去年以来,调解案件608件,成功率100%。
聚焦运用法治,提升多元联办力度
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是新时代“枫桥经验”鲜明特征。越河街道通过多方联动、依法履职、优化环境多管齐下,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多网融合、一网兜底”。对跨行业跨部门矛盾纠纷,住建、应急、综治等16个职能部门和水电气暖等5个民生单位入驻网格,成立联合机动队,按照受理、流转、回访等环节法定要求跟踪办结形成闭环,获评济宁市“乡镇(街道)法治建设先进典型”称号。依托街道网格学院举办法律法规、矛盾调解、应急救援、心理疏导等专题培训32期,全面提升网格员精准分析风险、贴心服务群众、妥善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运用全民普法 “五进”活动、“美德信用”建设,培育信用居民1.1万人、信用商户780家,建成全区首家信用示范街区。通过党建引领政银企合作助企纾困,为656家中小微企业、商户和居民办理各项贷款1.4亿元,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聚焦就地解决,提升接诉即办速度
基层党组织和调解队伍,是矛盾隐患就地解决的关键力量。越河街道健全党建体系、建强调解阵地、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升了接诉即办速度。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成立小区党支部19个、楼栋党小组221个,选任楼长266人,配备专职网格员40名、片区民警7名,为矛盾隐患就地解决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街道“一站式”矛调中心牵头,建成7处社区“和为贵”调解室、20处“网格会客厅”、5处“拉呱说事点”,形成全域覆盖的调解阵地。12345热线工单、群众来访、网格排查等发现的问题,一律统一归口受理、分办流转、限时办结、回访反馈,形成快速反应、接诉即办、办必满意良性运作机制,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一般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目标。(贾茹 张育宗 周常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