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东频道>>长波短讯

做不一般的工匠

——记“颐中工匠”王辉

2024年01月17日10:50 |
小字号

作为装备工程中心新型烟草制品研究室的负责人,王辉一直保持着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2018年12月14日,在颐中烟草(集团)有限公司“匠心筑梦 砥砺前行”表彰大会上,王辉被授予“颐中工匠”称号。守住匠心,不忘初心。面对荣誉与肯定,王辉很平静。在他看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名新烟人的本分与职责。

“钻”--新型烟草制品作为烟草领域的新兴产业,每一步的发展都只能依靠国内新型烟草人不断地摸索。技术精湛、追求卓越的王辉带领团队立足烟草生态系统升级发展,兼顾传统烟民固有吸食习惯与新型烟民口感多样化、健康差异化需求,努力打造新型烟草与传统卷烟借势、互补、共赢。研发初期面对很多技术问题,加班加点工作对于王辉和他的团队来说都是家常便饭,有一次他们发现新研发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有使用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在工位反复拆解产品,试图找到其中的关键原因,“哎呀已经下班半小时了”,同组的同事一拍脑门说,“老婆孩子还在等我回家吃饭呢,我先走了啊,你们也别太晚了”,就这样同事一个个陆续离开,最后只剩王辉一个人,他给妻子打去一个电话,“今天有些工作,弄完我就回去,不用等我”,挂了电话后,他又埋头在一堆零件里,安静的办公室只有他一个人埋头苦干的身影,“原来是这样”,声音里带着欣喜,他终于抬起了头,再一看手机,竟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了。而在整个部门的发展过程中,这种技术问题不在少数,我也曾问过他,为什么不等第二天上班再解决呢?他说“有些灵感,不能打断,钻,就要一鼓作气钻下去”。2014年,他带领项目组突破控制器微型化的技术瓶颈并获得专利授权,研发出行业首款细支型电子烟。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以核心技术防护为目标,加快专利布局,在设计思路提出时即展开专利查新与申报。主动构筑产品和技术保护网,规避、降低专利侵权风险,以点带面推进专利布局,已获授权专利43件。

“勤”--为确保行业新型烟草制品核心技术秘密不外泄,加强打样试制服务建设,装备工程中心按照行业要求承担起为行业打样试制的任务。为确保打样试制服务成果能够完美切合行业各兄弟单位需求,每样产品从零部件到包装,王辉都仔细琢磨,用心筛选。对王辉而言,加班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周末了”,跟王辉一起出差的同事说,为了做出一个满意的手板,王辉带领着团队核心人员一起来到南方的手板厂,一待就是大半个月,每天一早就扎进厂子里,晚上伴着月色回到住处,就这样一日一日的打磨着细节。就在王辉这样坚持不懈的努力下,2015年为上海院产品打样实现首秀,施超老总高度评价是行业内首款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电子烟产品。此后相继为浙江、贵州、四川等中烟公司提供分体式、连体式、细支型、电子雪茄等产品打样服务;为浙江、贵州、广西中烟打样多款加热不燃烧卷烟;为湖北、山东等中烟公司提供多批次口含烟打样试制服务,得到各兄弟单位高度认可。

“传”--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对于多年工作、学习积累的心得经验、窍门绝活,王辉都毫不吝啬地分享给其他同事及下属。他从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也不相信“同行是冤家”的说法,他对同事们倾囊相授,内心非常坦诚,“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的道理他理解的很通透。对于每一个到他手底下工作的新人,他都从最基本开始教起,看图纸、产品组装、材料编制、技术钻研等,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使新人们能够尽快适应工作,进入状态。先后培养了10余人次技术人员。正如他常说,“团队才能发掘问题,团队才能分解问题”,他和他的团队以孜孜以求“工匠”精神,在专注的积极创新之路越走越宽,以实践践行颐中集团自强、敢当、创新的精神。

“联”--新型烟草制品的发展,不是一个能人,一家单位能够推动的。联合行业内外高精尖发展力量已成为新型烟草制品发展的必然。王辉勇于沟通,善于交流。自王辉参与新型烟草制品研发工作以来,多次参加《行业电子烟专利整合工作》并参与国家烟草专卖局组织的《行业新型烟草制品专利分析会》。在专利工作中分析了国内1493份电子烟专利,积极构建专利数据库,作为产品研发的依据,为电子烟上市创造条件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作为山东中烟唯一外派新型烟草制品专家,定期前往行业各兄弟单位新型烟草制品研发机构开展技术交流,并与多家兄弟单位合作完成多项合作项目。

随着公司新型烟草制品工作的深入开展,必将面临更多困难。王辉同志认为这是挑战也是机遇,他说他将以此为契机,不断积累经验,积极进取,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带领团队,为公司新型烟草制品的研发工作作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杨帆)

来源:青岛颐中科技有限公司 

(责编:刘颖婕、邢曼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