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常在 行者不孤
——追记山东省湖西监狱党委副书记、副监狱长王军

一间再普通不过的办公室,棕色书柜,白色沙发,旧式脸盆架陈列其间,深褐色书桌上,一盏米色台灯发出温暖的光。这是山东省湖西监狱党委副书记、副监狱长王军生前工作过的地方。
在王军生前工作的办公室里,书桌上的台灯发出温暖的光。人民网 乔姝摄
在这间办公室,王军曾度过多少个值班、加班的日子,已经数不清了。在同事印象里,王军总是那个周末抢着值班的人,他以“自己离家近”为由,一次次把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让给其他同事。
在这间办公室,王军曾为工作殚精竭虑,有多少深夜在沙发上和衣而卧,也不得而知。2021年,在当时住宿紧张的情况下,王军主动腾出房间,把自己的“寝室”搬到办公室。那年冬天特别冷,当时的王军,工作、生活都在这间取暖设备欠佳的办公室里,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
在这间办公室,王军曾为多少群众答疑解难,和多少部门沟通协调,更是不可胜数。办公室紧邻“群众接待室”,职工、家属、群众遇到难处、反映问题时,王军常把大家迎进办公室,嘘寒问暖,耐心聆听。“让群众有困难时找得到我,我的办公室就是问题处理完结的最后一站。”王军曾这样说。
如今,办公室里一切陈设如昨,曾经那个忙碌的身影却再也不在了。从警近30年的王军,在2022年6月17日,因病医治无效,不幸离世,年仅51岁。
王军生前照。 山东省湖西监狱供图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走进他生前工作过的山东省湖西监狱、山东省鲁南监狱,谈起王军的故事,曾与他共事过的同事无不眼眶泛红,哽咽难言。
“王军同志的离去,让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事、好战友,党的监狱事业失去了一位勇敢的战士。”在鲁南监狱原党委副书记王立顺的记忆里,王军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王军同志是忠于党的监狱事业、敬业奉献的典范;是敢做敢为、敢于担当的典范;是关心他人、与人为善的典范。”
他是恪尽职守、忠于事业的人
王军在工作中做事风风火火,语调总是铿锵洪亮,很难让人把他与“病人”形象联系在一起,因此,对于王军的病情,与他朝夕相处的同事们鲜少知情。
“王军同志去世前四天还打电话叫我去他家里汇报工作。”湖西监狱办公室三级警长徐坤回忆说。当时王军刚刚出院,见到徐坤时,正侧身坐在床边,虽面容消瘦,但腰杆挺直,精气神很好,似乎透露着“病愈”的信号。“我下周就能回去上班了。”听到王军坚定的话语,徐坤丝毫没有怀疑。
然而徐坤不知道的是,在他去之前,王军只能躺卧在沙发上,想要自己坐起来已是异常艰难。为了以最好的面貌面对同事,家人为他套上格子长衫,遮住凹陷的锁骨和满是针孔的手臂;在他背后垫高被子,防止他随时可能因为体力不支而倒下。
近40分钟时间用尽了王军最后一丝力气,他微笑着送别徐坤后,终于如释重负。而此时,他连侧身躺下都成了难事,只能在家人的搀扶之下完成。
什么工作如此重要?等身体好点再做不行吗?面对家人的不理解,王军解释说:“这项工作性质不一样,我不亲自处理,工作不好推进。”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工作的进度。
让王军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还劳心牵挂的,是湖西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
2021年1月,王军被调任到湖西监狱担任党委副书记、副监狱长,分管行政后勤和信息化建设。上任之初,他就迎来了监狱信息化建设的大事。
在信息化建设现场,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因信息化建设和基本建设同步,时间紧,任务重,王军率领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建设基础网络,维修电网、雷达、周界监控等设施,完善罪犯视频会见等系统……天天都有忙不完的活儿。
2022年3月,王军病情开始加重。由于免疫力下降,他的右脸开始出现大面积疱疹。这种被医学评定为中重度神经痛的病症,经常让他疼痛难忍,食不下咽。强忍着病痛的折磨,直到去世前一个月,王军还照常到现场协调督促信息化建设进程。
“王军同志是恪尽职守、忠于事业的人。”湖西监狱二级警务专员、原监狱长胡传亭如是说。王军在湖西监狱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很少因“看病”请假,请假期间,他仍然将自己所负责的行政后勤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而每次返回岗位,王军都轻描淡写“老毛病,吃点药就好了。”然后继续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他是敢做敢为、坚忍顽强的人
“有困难,找王军。”与王军共事多年的鲁南监狱原政委王爱国直言,无论是鲁南监狱搬迁时广大干警的安置问题,还是日常职工的大事小情,王军从来没有退缩过。
面对干警职工提出的不同诉求,王军一方面把政策文件弄懂吃透,一方面逐一给出详细解释,同时积极协调各地方单位,妥善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
遇到问题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的王军常说:“做工作不能只摘花,不摘刺。”“这是我的责任,有问题可以24小时随时来找我。”
在鲁南监狱三级高级警长王洪国眼里,王军特别擅长做群众工作,他总是用春风化雨般的亲切面对每一名来访群众,用耐心细致的工作稳妥解决群众诉求。究其原因,王军不仅处处为群众着想,还坚守着极强的组织性、原则性,一身正气,光明磊落,让人钦佩和信服。
“提到王军,没有不说一个‘好’字的。”说起王军这位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山东省新康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牟彬善禁不住热泪盈眶。2015年4月,牟彬善调任至鲁南监狱任党委书记、监狱长,彼时王军担任鲁南监狱办公室主任,“共事5年多来,王军同志对工作细致入微,敢于担当,处理信访、对外协调、文字等各项工作都合规合法,十分周全。”
2020年初,在监狱工作最紧要的关头,从早例会到各单位的每日巡查,再到日常大小事务的处理,王军每天都是近乎连轴转的状态,通宵达旦更是常有的事。
在高强度的工作下,王军开始尿血。
“当时王军经常在下台阶时,一级一级地蹦着走。”湖西监狱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王伟,与王军共事近30年,忆起这位老伙计,他不禁红了眼眶,“王军告诉我尿血是肾结石的原因,蹦跳可以把结石排出来。看他忍着剧痛不停地蹦,我劝他早日去医院看看。”
“现在的工作就像一场战斗,冲到敌人面前了,我能撤吗?”面对同事们的劝说,王军这样说着,“等工作结束就去看病。”
王军病情越来越重,还是被熟悉他的同事们看出了端倪。
“他虽然从不喊疼喊累,但有时候肚子疼得走路都艰难。”鲁南监狱六监区监区长刘磊哽咽着回忆,那时,王军已经闻不得油腥味,每次吃饭都会吐,“有一天我发现后院种着几棵生菜,掰了几片给王军带回去。几天吃不下饭的王军,嚼着生菜叶子不停地说‘真好’。”
这仅有的三四棵生菜,就成了王军的口粮,支撑着他坚持了三天。“王军同志工作中这种忘我的付出,现在回想起来,既让人感动,又叫人心疼。”刘磊再次红了眼眶。
就这样,王军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直到病情加重,体力不支,不得不前往医院看病。
“他在同志们面前展现出来的一直是坚强、敬业、乐观、正能量的形象。直至他走的那一天,事迹材料出来后,我们才知道,他一直以来忍受着这么大的病痛。”凝视着窗外随风飘扬的国旗、警旗,鲁南监狱九监区监区长陈刚红着眼眶说:“在我心里,王军同志就像旗帜一样,永远指引着我们。”
他是古道热肠、心怀大爱的人
“王军是一个热心人。他关心我的生活,记忆最深的是在我结婚时,他帮我操办酒席、寻找车辆,忙前忙后;在我妈妈病重时,他也曾多次看望。他常说,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可贵。”王军去世后,鲁南监狱安全办公室主任杨强写下《怀念老哥王军》一文。
“调到湖西监狱后,他的这种习惯依然保持着。‘我家是当地的,有事我替你值班。’王军常常这样说。”
以诚化人,以情动人。王军一直就是这样的人。早年在鲁南监狱担任办公室车队队长的时候,王军准确地记得车队里每位司机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谁的血压偏高、谁的家人生娃、谁在哪天过生日,他都了如指掌。他事无巨细地关怀着每一位同事,在工作安排中,照顾到每个人的身体和家庭情况,以此安排车队同事们长途或短途的出发班次。
“要常孝敬老人,多陪伴孩子。我在这方面做得不好。”王军经常叮嘱年轻同志多留些时间给家人,然而他自己却把有限的生命时光几乎全都用在了事业上,留给家人的少之又少。
“王军是一个爱家的人。他一有空就回老家照看奶奶,带些好咬的点心或时令水果。2014年夏天,我曾跟他一起给他的奶奶送去西瓜,那一年他的奶奶100岁。”杨强回忆道,由于工作繁忙,王军跟儿子交流的时间很少,他其实非常爱自己的儿子,“儿子的照片是他办公桌上唯一的照片。”
在王军病重之际,有一天,他喃喃地在父亲耳边反复低语:“爸,我在这个家里还没过够。”讲到这里,王军年近八旬的父亲王洪彦已是泣不成声:“我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强迫他早点去医院看病,最怨的就是为什么他病了不跟组织和家人说。”
然而,王洪彦又怎会不明白自己的儿子,他是不愿给家人平添牵挂,不想给组织增添麻烦。“不求回报,不搞特殊”,在病重两年多的时间里,王军医药费、手术费不够的时候,就算想办法借钱解决,也从没向组织申请补助一分钱。
带着对家人的无限眷恋,对监狱事业的至诚热爱,王军走了。他用生命诠释了监狱民警的使命担当,留给世间明灯般的温暖与光亮。
2023年12月4日,由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特别节目《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23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播出,王军成为3位“2023年度致敬英雄”之一。湖西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李征说:“他是新时代焦裕禄式好干部,是监狱人民警察学习的楷模。”
灯火常在,行者不孤。
王军走了,灯还亮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