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山东频道>>要闻

“老师跟着学生走”,临沂推动教师资源合理流动应对入学高峰

2023年11月01日09:52 |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小字号

进入新工作环境已有一年多,临沂市沂水县沙沟镇杨庄完全小学青年教师葛润宣,现在完全适应了市区的工作节奏。一年前,葛润宣报名参加跨区县挂职,来到临沂第四实验小学(银河校区)继续担任语文老师一职。在整个临沂市,和葛润宣同时参与跨区县挂职的教师,共有360名。这次行动,是为了应对一段特殊的教师数量短缺期。

二孩生育政策调整后的出生高峰,带来了近年来短期的入学高峰,导致教师需求压力激增。但当前峰值过后,又可能造成未来的师资闲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临沂市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探索‘老师跟着学生走’等新模式,精准用编、深入挖潜、强化创新,统筹配置教师资源。”临沂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朱建华说。

临沂作为山东省人口最多的市,近年来受生育政策、城镇化进程等因素影响,出生人口和流动人口情况变化复杂,中小学教师供需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突出矛盾。在时间上,临沂市中小学学生数整体呈现“先大幅增长、后急剧减少”的趋势。“在我们这个学区,今年暑假迎来了近几年最大的一次入学人数高峰,原有教师人手远远不够。”临沂第四实验小学(银河校区)校长冯浩说。

在空间上,则存在学生向主城区流动的趋势。临沂市主城区有常住人口373万人,流动人口43万人,经测算,近三年,下辖9个县平均每年有2万名左右学生流入主城区,主城区教师缺口进一步加大,而部分县以及千余个乡村教学点不同程度存在富余。“我原来工作的学校是一所完全小学,也就是六个年级的班级都有,全校共有90多名学生,分到每个年级仅有十几名学生,老师却有12名。”葛润宣说。

为解决这一问题,临沂市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班集中攻坚。按照省委编办“县级调、市级补、省级统”的要求,临沂市委编办在实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挖潜内部资源,通过分年度分县区分学段拟订中长期用编计划、教师跟着学生走、组织教师跨县区挂职研修等方式,推动教师资源在学段间、学校间、县域间合理流动,从而实现教师资源集约高效配置。

为此,临沂市通过开展中小学教师队伍情况调研,全面摸清一线教师数、教师课时量、教辅工勤数、农村教学点设置等情况,为测算提供了全面翔实的基础数据。综合考虑户籍人口数、在籍学生数、近三年县区学生流动变化情况等,对临沂市2022—2035年学生变化进行预测分析,并以县区为单位,系统分析测算各学段学生每年的净增量,按照国家基本编制标准,结合退休教师数、内部挖潜数等,逐年度分析测算各学段教师需求,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进而,在深入推进“县管校聘”基础上,临沂市按照“高峰来临加大补充,跟随高峰滚动调配”方式,探索开展跨学段教师动态调配,推动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缓解编制需求压力。在小学高峰阶段,多下达小学教师招考计划,学生高峰滚动到初中后,适当选拔有相应教师资格的小学教师到初中任教;学生高峰滚动到高中后,对教师进行同步调剂;高中高峰结束后,再将教师调剂回小学、初中,通过“体内循环”,实现师资动态调配、集约利用。

2022年,临沂市统筹首批360名教师,精准配置到主城区中小学挂职研修,其中小学学段227名、初中学段111名、高中学段22名。同时,临沂市还每年组织城区学校教师到乡村、薄弱学校支教,其中优秀教师比例不低于10%,近三年已组织5500余人次,推动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据介绍,通过“推进‘县管校聘’”“九县教师到主城区挂职研修”“主城区优秀教师到乡村支教”等方式,临沂市打破了学校、县区间壁垒,促进了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科学下达用编进人计划,对教师进行跨学段动态调配,相比于“一年一测算”“缺编即补”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学生锐减后教师大量富余。

记者从临沂市委编办获悉,为保障这项系统工程顺利运转,临沂市拿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比如规定跨区县挂职研修教师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保持不变,按原渠道核定发放兑现,挂职研修情况还可作为教师职称评价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部分农村教学点撤并整合后,临沂市还通过推行免费接送的公益性校车服务,妥善解决一系列问题。(纪伟 杜辉升)

(责编:郑浦丽、邢曼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