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小渔村:从“水上漂”到“岸上富”

这几天,日照市东港区涛雒镇小海村村民的餐桌上添了一道时令菜———海蜇蛋汤。这是渔民刚刚出海捕获的新鲜海蜇,口感“嘎嘣”爽脆,富含维生素、蛋白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可凉拌也可煲汤,是当地人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特色菜品。
“这次海蜇专项捕捞活动,小海村有几艘渔船报名参加,每年捕捞船一上岸,海蜇就会被酒店、市场的人现场‘抢’光。”东港区涛雒镇小海村党支部书记庄建坤说。就任小海村党支部书记之前,庄建坤也是一位常年在海上“讨生活”的老渔民,谈起出海捕捞深有感触,风里去浪里来,奔波在最繁忙的收获季里,将成百上千吨的渔获收入囊中,运输、加工、储藏、销售……日子就这样富足起来。
如今,小海村的渔船从97艘缩减到现在的10余艘,虽然数量大大缩减,但是村民的钱袋子却更鼓了。早在2000年时,小海村便有计划地筹备产业转型,鼓励、引导渔民上岸发展东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等,以及梭子蟹、鱼类等品种的育苗养殖,并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经过20多年的创新钻研,现有海辰水产、坤海水产、亘海水产等知名企业和67家专业大户,实现了从“水上漂”到“岸上富”的华丽转身。
前几日,位于小海村东南的小海桥重新开始通车了。据悉,原小海桥始建于1994年,年代久远,加之雨水长期冲刷,桥面已经塌陷破损,变成了居民出行的“拦路虎”。
根据实地调研,涛雒镇会同东港区交通运输局对危旧桥进行改建,投资1600万元重新改建,让危桥“华丽变身”,成为惠及群众的“连心桥”。同时,在桥头位置安装有一台全景摄像机,信号直接接入东港区交通运输局指挥中心,在加强项目施工过程监督的同时,还能随时观测到河道内行洪情况以及潮汐变化,极大提升了桥梁施工质量和通行安全系数。
“这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对我们运输海产品也提供了便利。旧桥停用的时候,我们要绕远至厦门路或者沿海路才能通行,至少多出5公里的路程。”小海村村民金忠升说,走在这条连接家与养殖大棚的新桥上满怀喜悦,对于即将开始的绿化、亮化更是满怀期待,昔日的小渔村正蜕变为秀美乡村。
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纷纷进入农村。罗志军,2021年7月来到小海村,他以创新思维打开无沙蛤蜊销路。短短两年时间,生意火爆,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罗志军说这里水好、沙好、政策好,是自己圆梦的地方。此外,小海村也把烤虾、海蛎子等海产品的加工销售,列入了乡村发展备忘录当中,作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参考。
“为发挥区域优势资源组合的协同效应,我们积极推行‘引企入村’,启动了山钢余热民生与渔业融合利用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把本地优势企业山钢公司生产中所产生的余热与当地部分居民生活取暖、渔业养殖户生产加热有机结合,这将实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涛雒镇党委书记陈彬说,该项目接通后,可保障小海村等19个村居、驻地部分安置居民、企业及120万平方米沿海渔业养殖的供暖需求,能大大降低养殖户的经营成本,为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力支持了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热在基层,乐在乡村。前不久,在作为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的小海村,举办了日照市“四季村晚”,锣鼓歌声仿佛还萦绕耳旁,一年一度的“六月十三”渔民节紧接而来,村民以传统的方式祈福。靠海吃海,对大海的感恩与敬畏是小海村村民不变的情怀。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小海村将借着乡村振兴这股东风,乘势而上,将一张张“脑中蓝图”逐步变为了一幅幅新时代乡村“眼前实景图”。(史树梅 尹宏业)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林武在济南调研时强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 8月2日,山东省委书记林武来到济南市钢城区、莱芜区,深入企业、园区、项目现场等,调研工业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 山东省第十四届人大第一期新任代表学习班开班
- 8月1日上午,山东省第十四届人大第一期新任代表学习班在济南开班。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武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要求,进一步理解把握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切实履行好省人大代表职责,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 山东省“八一”军政座谈会召开
-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7月31日,省领导在潍坊市集体参加“军事日”活动并出席山东省“八一”军政座谈会。省委书记林武代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和全省人民,向驻鲁部队全体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节日祝贺,向全省军队离退休干部、烈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致以诚挚慰问。…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