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分类施策,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

7月18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乡村振兴看区市”主题系列发布会即墨区专场。即墨区副区长徐壮举,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孝官,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梅亦兵,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孙建凯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据悉,2022年,即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3.8亿元,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17万亩、产量44.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7万亩、产量68万吨,肉蛋奶总产量22.8万吨,成功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后获评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县等称号。
聚焦高质高效,现代农业提档升级
即墨区独有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多样化农业特色,初步形成“西部种子蔬菜、中部花卉中草药、北部粮油畜牧、东部果茶薯芋、沿海水产、南部农产品物流加工”的总体格局。
牢记“国之大者”,坚守“两条底线”。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每年区级财政投入涉粮资金2亿多元,为粮食生产全流程提供保障。目前,已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79.7万亩,今年还将新改建3.8万亩,不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同时,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对享受脱贫政策和动态监测的752户、1526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开展精准帮扶。
做强特色产业,提升产出效益。专门制定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22条意见,重点打造种业、蔬菜、海产品、食用菌、果茶、畜禽、农产品加工7条十亿级产业链。其中,现代种业方面,依托移风店镇着力打造青岛种都核心区,已聚集荷兰瑞克斯旺、德龙种子等优质种业企业14家,涉及番茄、黄瓜等500余个品种,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产业链;农产品加工方面,累计引进培育正大等龙头企业42家,年产值过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家。
突出示范引领,推动三产融合。聚力实施“4+4+N”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鳌山卫“茶香梅谷”等4个成熟片区高端引领,段泊岚“果香柳韵”等4个新兴片区聚势突破,其他区域N个片区蓄势聚能,每个片区结合自身特色,选定合适发展方向实行精细化建设、精准化帮扶、精品化打造,形成每年规划一批、建成一批、提升一批的梯次培育格局。灵山“花乡药谷”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龙泉“莲花田园”列入市级十大片区创建名单。
强化平台建设,做强载体支撑。大力推进田园综合体等平台载体建设,累计创建市级田园综合体9个、省级产业强镇6个、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千亩以上大型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15个,移风店镇入选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
聚焦宜居宜业,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工作体系,农村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投入2.1亿元完成农村改厕19万户,打赢“厕所革命”攻坚战;建设金口污水处理厂等39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日处理能力达1.1万吨,覆盖村庄200余个。今年将在全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集中整治行动,对重点问题集中攻坚,着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范围由村内向村外延伸、由村域向路域拓展。
推进设施配套一体化,持续完善农村“水、电、路、气、讯”等设施,全区基本实现自来水“村村通”和街巷硬化“户户通”;累计投资14亿元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成功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在灵山、大信建设产居融合新型社区,12个村庄群众搬进楼房,打造“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产居融合样板。
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针对农村群众就医上学养老等需求,推动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五年来新改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130所,学前教育实现全覆盖;实施20所乡镇卫生院和610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努力让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少出镇”;建设56处社区养老服务站,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今年还将新建44处社区养老服务站,为群众就近提供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24个、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45个,灵山西姜戈庄村获评国家最美休闲乡村,“莲花田园”被评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典范地区。
聚焦富裕富足,农民物质精神“双增收”
坚持党建统领,推动资源“共联”、组织“共建”、产业“共富”,逐步探索“联建富·趟新路”乡村振兴实践路径。
区域化党建强统筹。针对村庄布局散、资源统筹难等问题,优化调整村级组织,撤“小村”、建新村,构建“新村党委—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因地制宜设置产业、治理等专业型党组织,形成“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抱团模式。针对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打破行政、地域界限,以创建共同富裕的“村共体”为目标,组织“强村”帮扶“弱村”,实现一体化发展。
集成化改革增活力。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农村宅基地盘活等改革措施。目前,已完成农村集体产权改制村庄1026个、量化农村集体资产74.6亿元,股权分红1.6亿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完成确权村庄707个,确权农户16.9万户。其中,在全市率先出台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意见,灵山“花乡药谷”示范片区双创中心发放首张土地经营权证,涉及5个村庄,是全市单体面积最大的土地经营权证。
常态化活动聚民心。推动文明村镇全覆盖,累计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213个。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文明实践暖民心”、送文化下乡等文明实践活动,每年开展“唱响即墨·舞动梦想”“送戏进万家”、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上万场,以常态化群众性活动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
聚焦引才育才,乡村发展倍增活力
强化政策引才,出台《即墨区人才引领乡村振兴若干举措》,聚焦乡村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保障和服务各环节,制定20条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集聚,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强化精准育才,分类型、分层次开展农民培训,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400余人、技能培训1.8万人。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22人获评“齐鲁乡村之星”。
强化事业聚才,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家庭农场2000多家、成立专业合作社2400多家,促进1.8万农户抱团经营,形成一批有想法、有技术、有闯劲的实用型乡村人才。
强化柔性用才,发挥省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市涉农专家工作站等平台作用,吸引300余名技术性人才走进乡村,解决技术难题400余项。
提效益、优环境、做特色、解难题
下一步,即墨区将借鉴浙江“千万工程”有益经验,在四个方面加力,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示范区。
“集群+集聚”提升现代农业效益。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聚焦现代种业等7个十亿级产业方向,加快引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优链,发展集生产、加工、储备、冷链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精准+精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起底、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统筹村内、村周边、道路沿线环境,精准研究整治措施,对路村交叉口、环卫设施摆放处、房前屋后等重要节点,落实精细化打造、常态化保持。
“特色+特质”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加快推进“4+4+N”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通过财政资金撬动、涉农资金整合、社会资本参与,加快项目投资和开工建设进度,探索出具有即墨特色的发展路径。同时,大力探索联合社+农户共富公司模式,推进多个村庄抱团发展、联村共富。
“情感+情怀”全力解决群众难题。结合“走进去”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察民情、解民忧,多为从事乡村振兴、投身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企业提供上门服务、真情帮助,真正解决“三农”领域堵点难点,为涉农主体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孙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 7月14日下午,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江苏考察和视察东部战区机关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审议有关工作事项。 省委书记林武主持会议并讲话。…
- 山东全省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大会召开
- 7月14日上午,全省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大会召开。省委书记林武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各项部署,聚焦净化政治生态这一主题,教育引导全省党员干部进一步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 新疆党政代表团来山东考察
- 7月1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率领党政代表团来山东考察。上午,省委书记林武在山东大厦会见了代表团一行,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参加有关活动。…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