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维度蓄势赋能踏上新征程!青岛蓝谷总投资116亿14个项目开工

10月17日,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项目奠基暨青岛蓝谷2022年四季度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总投资116亿元的14个项目集中开工,吹响了青岛蓝谷项目建设的冲刺“集结号”。其中,总投资30亿元的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奠基启动,成为全国首个标准浅海试验场。
速度:奋力决战四季度,力争实现“全年红”
拼经济、搞建设,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10月14日,一部详实的“决战四季度”的实施方案发布,青岛蓝谷和即墨区发起“六大攻坚行动”,通过腾地拆迁、招商引资、园区建设、市政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文旅产业起势,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体量、丰富产业形态、提升产业层次。这部既有战略又有战术的实施方案,激发起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赛道上加码加力、大显身手的斗志,掀起新一轮项目推进热潮。
项目进度就是工作力度,攻坚现场就是比拼战场。时隔三天,总投资116亿元的14个项目便集中开工了。项目包括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一期)、农业农村部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生动物防疫技术研发中心等重大平台项目,千里新材高性能氮化硅制品产业化及总部基地等产业化项目,以及蓝谷CBD创新中心、温泉阳光酒店、七大片区市政道路等设施配套类项目,涉及科技、产业、民生等各个领域。
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效果图
高度:全国首个标准浅海试验场开建,“国字号”重大平台落地
建设海洋强国、发展蓝色经济,需要建立自主可控的装备体系,掌握自主研制海洋设备的能力。
而现实情况是,国内现有的海上试验场设施功能较为单一、开放共享程度较低、缺乏标准试验场体系,产业发展推动力不强。
作为《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将构建集试验、科研及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第三方、开放式、工程化创新基础设施。该项目分为海域部分和陆域部分,海上部分面积20平方公里,陆上试验基地占地约140亩。
依托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融合海检集团三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力量,联合中国计量院国家海洋计量研究中心、中国海洋设备检验检测联盟等具有稀缺性的质量技术资源,海检集团将牵头在青岛培育形成“重资产硬件平台+联盟+质量技术工业互联网”的海洋设备质量技术一站式服务平台。在海洋设备领域,逐步构建国内外检测认证机构共同遵守、平等参与的市场竞争机制,打破西方国家在海洋试验测试技术方面的封锁,以质量技术体系支撑我国海洋设备产业“走出去”。
“作为青岛市科技服务产业的链主企业,海检一方面要发挥支撑作用,推动海洋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主攻海洋装备的质量技术服务、海工装备工程化研发,建设海洋工程全过程咨询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引领型产业基础设施体系,打造海洋特色检测认证产业发展高地。”海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立宇展望说,在支撑海工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海检集团将力争在五到十年内,将主业做强做优做大,向着“世界领先的海洋设备检测认证中心”不断奋进。
本次集中开工的国家水生动物防疫技术研发中心是蓝谷引进的又一“国字号”重大平台,该项目已列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发布的《全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建设规划(2017-2025年)》,主要建设水生动物疫病研究综合试验基地、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综合实验室和外来与新发水生动物疫病研究实验室,专门从事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关键病原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并实现商品化。
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地提升我国水生动物疫病监测和新型疫控制剂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能力,扭转目前水产疫病防控产品落后于产业需求的被动局面,破解制约我国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技术应用的关键性难题。
该项目的落地,将与2022年5月份建成启用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等重大示范项目一道,助力蓝谷打造全球深蓝渔业创新及产业化高地。
力度:全力推进四大千亩产业园和三大城市功能板块崛起
今年,山东省提出“十大创新”行动,将“科技研发创新”摆在首位。青岛市提出“创新型发展导向”“推动蓝谷新城加快建设”“强化西海岸新区、青岛蓝谷‘双核’引领作用”。青岛蓝谷作为首个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在省市的谋篇布局之下,锚定海洋科学城的目标,规划建设起四大千亩海洋产业园区和三大城市功能板块,推动产业融通创新、产城融合发展。
大手笔的产业园区和功能板块,为蓝谷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和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提供了承载空间。
其中,本次集中开工的项目——海洋之心·国际蓝色生物谷便致力于打造高标准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该项目规划总用地约981亩,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其中项目一期已于2022年6月底主体封顶,本次开工的项目二期占地约201亩,建设标准化厂房约10万平方米,配套建设11条园区道路。计划到年底前,一期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期部分主体封顶,华赛伯曼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等9个项目入驻,海洋中药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启动运行。
蓝谷CBD创新中心则是蓝谷CBD核心区板块的地标性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商业、商务、研发、孵化、公共服务等设施,建设开放高效的创新服务综合体。
在蓝谷CBD核心区板块,还将同步推进即发创新中心、大任河文体公园等新建项目尽快开工,华录山东总部基地、国信综合体等在建项目加快施工,滨海公园三期竣工验收。
本次开工的千里新材高性能氮化硅粉体产业化及总部基地项目是继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青岛膜天科技产业园之后蓝谷又一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的重大产业项目。该项目依托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采用“政、产、学、研、金、用”相结合的创新驱动模式,研制高性能氮化硅陶瓷结构件、轴承球及第三代IGBT芯片用氮化硅基板的氮化硅陶瓷粉体,并实现产业化。
同时,其他各大板块也将同步推进。年内推动鳌山卫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园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所研发基地项目开工,园区内山大南路西通工程等三条道路完成路基工程。温泉海洋高端装备产业园完成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启动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加快推进海洋信息产业园招商和园区规划设计。
温度:基础配套项目提升蓝谷新城“幸福感”
构建“产、城、人”和谐共融新图景,青岛蓝谷同步加强着市政基础配套、品质人居配套和生态环境配套,让宜居宜业宜游由美好愿景照进现实,让来者感受蓝谷新城的温度。
此次新开工总投资约23.5亿元的蓝谷七大片区市政道路工程,将新建及改扩建总占地约70公顷、总长度约27公里的28条市政道路。
四季度,蓝谷还将聚焦重大产业项目落地需求,推动市政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等总投资62亿元的45个项目加快建设,全方位提升蓝谷四大千亩产业园区、三大城市更新板块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新开工总投资12亿元的“鳌山湾南岸七沟区域海岸带综合整治项目一期工程”,包括护岸工程、陆域慢行系统等配套服务设施及绿化等三部分,将与已经建成的蓝谷人才公园一期、二期,正在加快建设的人才公园三期、小岛湾北岸综合整治工程一道,串起蓝谷滨海黄金岸线,带动蓝谷城市品质提升。
在山东大学实验中学9月份开学的基础上,加快蓝谷实验学校、领海实验学校建设进度,推动齐鲁医院蓝谷医院2023年投入运行,为高层次人才到蓝谷创业居住提供一流配套服务环境。
10月拉单子、11月定盘子、12月办手续。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出,也是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当前,青岛蓝谷聚焦冲刺全年目标的关键时刻,按下“快进键”、掀起新热潮、注入新动能,开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林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山东省代表团举行分组会议
- 出席党的二十大山东省代表团今天继续举行分组会议,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讨论党章修正案、十九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 山东省代表团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周强,李干杰、周乃翔、葛慧君、刘家义、陆治原、杨东奇参加讨论。…
山东省代表团深入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
- 连日来,山东省代表团代表继续认真深入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讨论党章修正案、十九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 孙爱军代表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高举旗帜、与时俱进的政治报告,是继往开来、开拓创新的战略报告,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动员报告,是政治宣言书和时代动员令。…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