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多险|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16)
缺水源、离陷阱,途中多惊险
1880年5月26日,左公亲率的后路大军自肃州拔寨西行,经嘉峪关出关,雄纠纠,气昂昂,开赴西征前线。
接连走了数日,都是一望无际的黄沙。一天午间,烈日炎炎,大军所带饮水全部用完。且兵士又多是湖南人,水土不合,不少人瘫倒沙地上,于是他下令人马停止前进。几万名士卒和马匹的饮水问题,一时无从解决。左公只得下令大军就地扎营。
行军中没有水喝,这可是件必须拿出切实办法尽快解决的大事,口焦舌干如火烧,唾液也不会分泌,决非在《三国演义》里曹操一句带有虚构的话“前有梅林”,用“望梅止渴”就可以解决问题。再说,即便是“东施效颦”,大家也不会相信,因为遍地寸草不生。
大帐内,左宗棠在来回踱着步,苦思对策。万般无奈下,便检起行军书架上的一册林则徐笔记,这是在当年湘江夜晤时林公所赠,上面写的是他被贬新疆的记实,被左公不知看过多少遍了,上面注满了眉批。其中有一句名言便是:
终中国患者,俄罗斯也。
他又检出了另一本从安化陶澍家读过的一部书,随意翻阅。这时西北风起,忽一阵狂风吹进营帐,将左宗棠手中的那本书,唿啦一下吹开,很巧,一行注有眉批的字,跃入眼帘:
牲驼能嗅水性,此实务(际)也。
左宗棠恍然大悟!随即命令将后路大军所有的骆驼聚集起来,排成长队,于前开路,人马随后起行,迎着狂风飞沙前进。
“左钦帅,真神人也。我等前来正是进献此策的!不想大帅已早知矣。”前队的谭上连急左公之所急,忽找来几名土著人作向导。眼前见有骆驼为前锋,自然把他视为神仙下凡了。
“既如此,请随行,以备朝夕请教耳。”
“我们祖居于此,世受皇恩,安肯背离朝廷?我等盼王师久也。”
于是在几名土著人作向导下,大军随着排立在前的驼队,于黄昏时分,终于找到一片大沼泽地。但见绿草茵茵,水色清澈见底。一时人马欢腾,驼马饱食,士卒畅饮。正是:黄沙茫茫路人行,西出阳关无故人;干渴无水难忍耐,书中原有真黄金。
不久,后路大军到达预定地点。左宗棠汇集诸路将帅共商军务。
此前,按照左宗棠的命令,金顺、张曜与徐占彪的军队早巳出关。
刘锦棠立即命令谭上连、谭拔萃、余虎恩三员将领分别率领部队,先行出发。
收复新疆之战的帷幕,此前,早已拉开。
且在刘锦棠的统率下,北疆之敌,望风披靡;
南疆之敌,虽作顽抗,也不过螳臂挡车。
收复全疆捷报频传。
这次,左帅之所以要率队亲征哈密,主要是为了收复伊犁的战事。
这不仅是对敌“示形”,更有动真格的实际部署。
他要在有生之年,作一件对得起国家和民族,对得起林公生前愿望,对得起子孙后代,对得起自己的道义和良心的大事。
左宗棠亲率大队人马,出嘉峪关、玉门关迤逦西行。这一路,华尔秃颇为熟悉,故左宗棠让他当向导。左宗棠把白彦虎派来的刺客华尔秃当作亲信重用,与历史上曹操重用陈琳、唐太宗李世民重用魏征颇为相似,表现了不计前嫌、信义至上的风度,也使华尔秃深受感动,倾心相报。
左宗棠对他说:“此次从肃州出关至哈密后,将荐报朝廷,表彰尔劳功。”
但是华尔秃闻言并不为喜,再三辞让说:“我愿在左大人鞍前马后效菲薄之力,非存腾达之想。大人若是向朝廷荐保,羞煞我也。”
一天夜里,左宗棠见到案头放着一张条子,华尔秃留的不知去向,纸上写道:
臣不明真相,惑于白逆,为虎作伥,助纣为虐,实罪恶深重。承蒙左帅豁达大度,宽容仁慈,对臣信任有加,将保荐朝廷,臣感激涕零。然而,臣之所为,毕竟属于“卖主求荣”,为世人所不齿。西进路上,多机关暗算,望公细察,慎之慎之。华尔秃拜别。
前面引用过的杨公道《左宗棠轶事》中“利用刺客”,在此节的后文写道:
华在营中数年,公方欲加以荐保,以酬其劳功。华耻于卖主求荣,毅然固辞。公嘉其志,亦不相强。卒乘隙遁去,不知所终,亦异人也。
左宗棠在进军哈密途中,宵衣旰食,忍受饥渴,与士卒同甘共苦。因尚有白彦虎的残部沿途偷袭,所以亦偶有战事,更增添了征途的艰苦性和警惕性。他每天于黄昏,便先于诸将睡觉,至三鼓时则起身处理军务。有一夕,他起床刚披上衣,即惯闻军中的沉郁的鼓声和清脆的击柝声:
“嘭!嘭嘭!”“嘭!嘭嘭!”……
“笃,笃笃!”“笃,笃笃!”……
将士们都正在酣睡之中,此时他们两耳不用塞豆却不闻雷霆,不待说这低沉的鼓声与梆子声。当然,在“角声一动胡天晓”时,他们便会从睡梦中惊醒,一跃而起。
左宗棠细听这柝声,觉得与往常不同,仿佛有回声,恍如“空谷足音”;亦与苏东坡公在《石钟山记》中所描写的有相似的感觉:
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噌吰如钟鼓不绝。
他立即下令:“紧急拔营出发,移军三十里!”
诸将都睡眼惺忪,根本不理解为何左帅要这样“折腾”部队,觉得将士近日疲惫劳累已极,需多加关心与体恤。
士卒中有不少大大咧咧地骂街者,话很难听。有几位将领便来请命:
“左帅,士卒都说到天明起程未迟,何必夤夜拔营,劳师动众?”
“这是不是你们的意见?立即拔营,违令者斩!”左宗棠怒斥道。
诸将极不情愿地下令,借着星月微光,迅速带领部队移营。
约过了半小时,后军出了营地,突然原营地处陷了下去,一支埋伏已久的白彦虎残军杀出。众将士经受了一场虚惊,无不大服,惊叹:“左帅真神人也,为诸葛孔明所不及!”
诸将中有问其故者,左宗棠说:“华尔秃有过忠告,途中多机关暗算。我听柝声与平时不同,知道地空耳,必有陷阱和埋伏。”
柴小梵《梵天庐丛录》载录了此事的全过程:
文襄公在军中,恒黄昏先诸将睡,至三鼓则起治军书矣。一夕,闻击柝声,令军中移营三十里。是日正战胜后,士卒皆酣睡,闻令有怨言。诸将有为之请者,文襄怒斥之,且趣焉。不得已,共发。后军甫毕,而原营地处陷,伏亦起矣,众乃大服。诸将有请其故者,文襄曰:“无他,我听柝声,若反应者,知地空耳。”
这段在极为荒凉的沙漠上长期行军,其艰苦性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连日驰驱沙碛,至端八日始抵哈密。沿途署暍(中暑)殊甚,夜行昼伏,与鼠相似,可发一噱。”
无论是一支军队还是一位统领军队的将军,人民群众对其态度,是一把度量其是否正义之师的标准尽。6月15日(五月初八日),左宗棠到达哈密。他在给杨昌浚的信中说:
“弟此来,父老扶杖而观,不远数百里,民情亦大可见。”
可见此行符合国家民族利益,受到各族群众衷心拥护和爱戴!
左宗棠大营迁来哈密,随大营而来的商人和小贩,云集哈密。商人们雇人拉着骆驼,赶着马车,驮运来大批货物。小贩们则徒步挑担而行。他们有来自甘肃兰州的,有来自陕西西安的,有来自山西太原的,还有来自河北天津的。大营来后,原哈密镇番街、得胜街等处,商家鳞次栉比,哈密成了一大商埠,他们供应大军的日用百货。当时,人们称这些商贩为“赶大营”。大营走到哪里,他们就赶到那里。
以后大营西调北疆,大批商人又西赶迪化(今乌鲁木齐),迪化成了新疆的一大商埠。很多天津人、山西人和陕西人,在迪化落了户。
作者简介
陈明福,1937年8月生,浙江宁波人。原海军大连政治学院专业技术四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辽宁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大连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已出版专著、作品36部,逾1200万字,还有多部待出。已出版的有《“重庆”舰举义纪实》《海疆英魂》等四部中华名舰系列,《杞忧集》等三本杂文,《朱可夫兵法》等两部军事谋略论著,《古今海战》等七本海洋科普读物,《古今海战》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沧桑旅顺口》等五部纪实文学,《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苏东坡大传》等六部人物传记。2013年6月,《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获五年一评的第四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颁奖词曰:“古稀之年的陈明福,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充沛的激情,历时六载,寻着晚清名将、中兴名臣左宗棠的足迹遍访关内塞外、天山南北、万里海疆,查阅搜集了数千万字的史料和不少趣闻轶事。作品气势恢弘,文笔流畅,叙事生动,成功塑造了左宗棠鲜明的人物性格,展现了这位民族英雄传奇的人生历程,填补了百余年来在左宗棠传记写作中的缺憾和不足,并对有关左宗棠的种种争议,亦力求给予客观公允的评价。”2012年被评选为大连市文艺界“十位有影响的人物”。2018年8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徐锦庚著的40万字长篇报告文学《大器晚成》,《人民日报》9月7日副刊发表《以沉雄之笔写峥嵘岁月》1700字的评论文章,《浙江日报》也发了张宏图的评论。《现代金报》发表张登贵《一部书,两个人》的评述,《宁波日报》《衢州日报》等转载。结语是:中国,太需要这样有品格的知识分子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山东省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总结暨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召开
- 8月18日上午,全省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总结暨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指示要求,传达学习全国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议精神,总结山东省第一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回头看”情况,动员部署第二批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 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坚决拥护中央对张新起处分的决定
- 8月17日上午,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中央纪委办公厅《关于给予张新起开除党籍处分的通知》,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决定,一定深刻汲取教训,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省委书记刘家义主持会议并讲话。…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