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重磅!小清河济南港、省道103旅游公路集中开工

2021年01月16日10:47  
 

正值济南掀起学习贯彻市“两会”精神热潮、迈入“十四五”新征程、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关键时刻,1月16日,济南市举行小清河济南港、省道103旅游公路建设集中开工仪式。

一南一北,一水一陆,两大项目同日开工,这既标志着济南市建设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迈出新步伐,也将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提供新的动能支撑。

通江达海 济南港

打造长江以北功能最齐全内河枢纽港、龙头港                                                                      

233公里,1万余平方公里流域,悠悠小清河,与黄河并驾齐驱。流润千里,济泽百代,而今小清河济南港工程正式开工,泉城的出海口日渐写实,水阔河清,扬帆新航道。

小清河济南港规划建设主城港区和章丘港区,形成“一港二港区”格局。总体规划港口岸线6170米, 生产性泊位总数27个,陆域总面积246万平方米,建成投入使用后预计2030年和2040年货物吞吐量为1230万吨和1530万吨。依托小清河复航工程,济南港预计2022年底完工。

济南港建设是小清河复航的枢纽工程,致力于将其打造成长江以北科技含量最高、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完善、环保标准最高的内河枢纽港、龙头港。作为济南直通海洋的对外开放“战略基点”,主要货种为金属矿石、钢材、冻品、机电、农资等,以集装箱运输方式为主,致力于服务济南市及周边腹地的大型企业。

其中,主城港区位于荷花路小清河大桥下游200米,是济南港的核心港区。规划建设1000吨级泊位19个,占地面积2925亩,计划分三期建设。章丘港区位于国道G308大桥下游150米,是济南港的重要港区。规划建设1000吨级生产性泊位数8个,占地面积765亩,计划分两期建设。

据了解,山东海河港口有限公司正在研制3000吨级河海直达船,货物由济南港装船后直达龙口港,实现河海联运;充分发挥自身在港口、航道、船闸及河海直达船队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构建“港、航、闸、船、货”五位一体的大物流体系;利用济南港临近机场、董家铁路货运站及周边路网发达的优势,实现铁水联运和公水联运集散、疏运,打造集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为一体的“四港合一”综合枢纽,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提供交通支撑。更为建设海洋强省、实施经略海洋战略。

智慧港、产业港、枢纽港

实现港口、产业、城市高效协同发展

绿色智慧港,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新标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建设以济南港为核心的小清河智慧港口群,集成 5G、北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作业设备自动化、数据信息可视化、生产管理智能化的“自动化码头”,同步构建以电能、LNG等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使用体系和以仓库为主的仓储运输作业体系,建设环境友好型港口,助力“生态山东”建设。

打造高效产业港,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济南港建成后将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带动作用,通过廉价、便捷的运输方式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吸引对大宗原材料依赖性强的产业以及外向型产业进入园区,形成集聚效应,汇聚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提升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最终形成以港口引产业、以产业聚集优化城市产业布局的新态势,实现港口、产业、城市高效协同发展。

打造联通枢纽港,构建济南国际开放新通道。立足济南港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区位优势,把济南港作为促进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北方重要支点,深化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推动济南更深一步融入国际产业链中;在港口设置口岸,依托班轮,提升港口服务功能,降低企业通关成本,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将济南港打造成国际物流联通枢纽港。

打造综合物流港,完善多式联运体系。位于空港片区,邻近机场、董家铁路货运站,地域交通优势强。通过建设公、铁、水、空“四港合一”的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发挥济南港内陆腹地广阔的地理优势,以及河海直达船效率优势,大力推进集装箱运输,积极发展以河海直达为核心的多式联运体系,推进大宗散货“公转水、散改集”,放大济南港在省会经济圈协同发展中的货物集散、疏运作用,打造综合物流港。

一条路,百样景

省道103旅游公路打造南部山区最美风景线

“旅游+公路” 。省道103沿线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九如山瀑布群、红叶谷、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等自然风景区,又有金象山乐园、济南世纪园、九顶塔中华民俗欢乐园等众多休闲娱乐场所。

济南市抓住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先机,依托103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全力打造山东省首个服务完善的综合旅游公路系统——南山胜境103旅游公路。项目建成通车后,将大大提升省道103的通行服务能力,改善现行交通拥堵问题,与济泰高速互为应急并行线,对加速推动南部山区旅游产业高速发展、助力打造济南“南美”城市发展新格局、推动济泰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35公里慢行道,多样化出行服务。长约35公里的慢行道,在柳埠大桥以南至泰安界段临河布设了长17余公里的分离式骑行道与泰安市连通,沿线设旅游服务区、停车区、观景台及慢行服务站等设施,方便市民骑行观赏旅游,驻足欣赏沿途风景。

“三大主题”景观段串起一路繁花。依据自然和人文特点,全线分为离城觅趣、临流听溪、登高望岳三个主题景观段,3大片区打造层层递进的出行观景感受。

离城觅趣(起点至金宫山庄段)

该段长约7公里,拓宽改建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双侧布设慢行系统与主线伴行。该段临近济南主城区,营造离开城市,寻找乡野乐趣的景观主题。起点西侧计划设西仙村慢行服务站,场地内可观景、休憩,兼具卫生和餐饮功能。

该段有省内使用中规模最大的石拱桥——二仙大桥,本次改建计划对老桥进行加固,利用石拱桥洞打造休闲、休息空间。仲宫大桥保留右半幅,打造卧虎山水库观景台。

临流听溪(金宫山庄至槲疃段)

该段长约15公里,拓宽改造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自行车道布设在主线右侧,临水而行,营造俯身亲水,休闲娱乐的意境。计划建造门牙旅游服务区和柳埠旅游服务区,提供停车、休闲、特产售卖、房车营地、露营营地等功能。

登高望岳(槲疃至泰安界段)

该段主线长约8公里,公路不加宽改造,仅实施路面维修、慢行系统及旅游设施。自行车道从柳埠大桥开始与主线分离,临河布设,过窝铺后,沿山体蜿蜒布设至泰安界。该段临近山区,山林幽静,树林层叠,主打穿越瓜果秋叶林,远眺岱岳,营造“远眺泉城叠嶂后,回身泰岳飘渺中”意境。

计划建设长城岭旅游停车区,设置休息场地、景墙、停车场等。利用现有上山老路打造登山道,供游客登顶观景。沿线打造多处慢行服务站,服务旅游和农副产品销售。

“五路一体”

探索“公路+生态旅游”建设新模式

这是一条建设交通强国山东试点的创新路。将应用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如灯杆合一、轮胎土挡土墙、融雪路面、BIM技术应用等。探索旅游公路建养管理一体化、多部门合作建设运营模式。

这是一条普通国省道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路。探索旅游公路动态设计模式和“公路+生态旅游”建设新模式,建设省级智慧旅游公路和全国示范性旅游公路。通过对旅游公路关键技术的研究和项目实践,形成一套适合山东旅游公路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标准,引领全省旅游公路建设。

这是一条交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旅游路。引入交旅融合设计理念,全线设置慢行系统,在游客集中位置设置慢行服务站、旅游服务区、停车区,根据沿线自然景观设置观景台等,力争打造成一条服务完善的快慢综合交通旅游廊道,形成“快进慢游”的旅游格局。突显山水圣人旅游元素,着力打造泉城后花园,服务济南城市规划。

这是一条交通与自然风景紧密结合的生态路。道路沿线自然风景优美,生态资源得天独厚,为了将项目施工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该项目推进过程中将着力注重生态恢复、污水处理及老路废旧材料利用。对路侧现有树木尽最大力量进行保护并移植再利用,将旧路的路缘石利用到休闲步道铺装,同时对边坡进行及时的生态恢复,减少水土流失。

这是一条济南泰安两市互动发展的双赢路。一路快速向南,终点沿山布设自行车道,与泰安协同建设,实现两市旅游全线贯通。同时,沿线服务设施可为周边居民提供相应服务,游客与周边居民共享,实现公路建设与地方建设共赢。(楚明雪)

来源:天下泉城

(责编:聂俊穹、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