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

2020年12月02日17:00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人民网济南12月2日电(谈媛)12月2日上午,2020年济南司法行政系统“请您来阅卷”活动在济南举行,活动旨在充分展示新时代司法行政机关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工作成效,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和群众满意度,为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创新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位于山东政法学院鼎山花园的济南市民法典主题广场,由济南市司法局联合历下区司法局投资180万元,以花园为背景,通过主题雕塑、主题广场字、雕塑小品、廊架、实物修整等形式,让群众能够近距离接触民法典、感受民法典。

蒙蒙小雨中,“民法典主题广场”七个字树立在台阶之上,采用浅色的石材材质,给人厚重的质感。用方正黑体字体展现,符合的民法典这一部法典的方方正正的属性,右下角的印章落款,更是突出了济南特色。

济南市民法典主题广场(摄影 谈媛)

让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济南市历下区司法局工作人员程雯鑫介绍说,“在不改变鼎山花园原有自然景观的前提下,注入法治文化元素,把民法典有关知识与现有花园环境绿化、设施等融为一体,这也充分体现了民法典的‘绿色原则’。”

让观者更深入体会到民法典力量的是民法典主题雕塑,站立打开的民法典造型,突出的矗立在广场右侧。《民法典》以人为本、以权利为中心,内页展开有基本原则、体系框架等,浮雕上的荷花的“荷”即是和谐的“和”,亦是济南的市花。

婚姻家庭编雕塑是广场的打卡圣地,不管是参观的市民,还是学生家长亦或学友同窗,在此合影留念,充分展现婚姻家庭和谐的重要性。雕塑以“爱”为主线,用幸福婚姻家庭镂空相框造型突出了家庭关系中“爱”的重要性。

广场的打卡圣地婚姻家庭编雕塑(摄影 谈媛)

让群众在生活中感知宪法。广场的法治文化长廊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让群众能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民法典的要点和亮点,寓教于乐。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民法典七字歌是由济南市司法局工作人员创作,并且是全国首创。

中国的园林设计中,亭子总是人们视线的焦点。广场的物权亭将物权编与亭子结合,与物权最为贴切。该亭子是一个四面八门亭,融合中西方建筑特色,将“有恒产者有恒心”放在正面,其他三个面分别展示担保物权、所有权、用益物权。屋顶上采用“竹简”的形式,展现一些关于物权的法律格言,亦是物权亭的一大亮点。

园区的北广场通往上山,校园操场和民法典广场三者相通融的位置还设立了LED屏和舞台,平时既可以作为学院学生的教学点,同时定期播放以案释法等普法宣传相关内容供休闲市民及广大师生观看学习,潜移默化中学到法律知识。

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民法鼎”在舞台的上方,按照我国历史上“司母戊大方鼎”的造型制作,底座上的“法正民安”巧妙的将鼎厚重的文化内涵、鼎山的历史积淀和民法典的举足轻重进行了有机融合。

还有寓意着诚信的合同章雕塑。合同章平台雕刻着主题“民商合同规则全”。上面的手柄是握手的造型,代表着友好与合作。

寓教于乐,让群众更了解民法典。走近继承编雕塑,右边的拐杖代表着上一代,同时融合了草书“承”、“继”字。细节上还展示了继承权编七字歌,“物权内容五分编,定纷止争免后患;民安之道有恒产,破解小区自治难……”朗朗上口的七字歌将继承编的篇章要义体现的淋漓尽致。

侵权责任编雕塑上的指纹图案让人眼前一亮,用文物石刻、拓片的形式作为载体,代表着责任的传承。指纹代表着一种契约精神,并且不可复制,按手纹在《周礼》中的说法是“下手书”,到了唐朝改叫“画指券”,双方签订人以及中间人在契约达成后都需画下食指上三条指节,亦叫“画指为信”,也诠释着个人的责任与承担。

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人格权编雕塑。造型突出了人格权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正中间标题是“维护人格显尊严”,身体的左右两边分别是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后面的两个人展现了“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文字。此外,雕塑还创新借用交通信号灯的设计,将三个小人的颜色采用红黄绿三色,红色代表着危险“法无授权即禁止”,黄色代表着警告,绿色代表着安全守法“法无禁止即自由”,同时与民法典的绿色原则相吻合。“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即可为”。

“以人为本”的人格权编雕塑(摄影 谈媛)

广场的最后部分是民法典编撰历程,展示了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高度重视民事法律的制定实施。浮雕是景墙卷的纸张造型,以时间为轴线,历史沿革用时间节点,历史老照片的形式来叙述民法典编撰的坎坷及现在伟大成果结果的来之不易。

民法典的编撰历程(摄影 谈媛)

“法者,治之端也。” 济南市民法典主题广场,借用泉城济南泉水蜿蜒流势,寻法治文化之流长,采法典篇章之要义,筑民众权利之梦想。

(责编:邢曼华、刘颖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