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山东基础教育取得新突破

2020年11月17日15:59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人民网济南11月17日电(逄鑫珊)17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时期,山东省基础教育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其中,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015年的81.97%提高到2019年的90.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5年的97%提高到2019年的97.7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5年的97.36%提高到2019年的97.65%。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普及普惠、平等全纳,基础教育增加群众获得感

扩大资源供给,让幼儿入园不再“难”。颁布《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整治完成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2056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923所,新增学位244.8万个,为适龄儿童提供了更多入园机会。目前,山东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1%,“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较大缓解。

“大班额瘦身”,让城镇中小学不再“挤”。优化城镇中小学规划布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4064所,新增学位354万个,66人以上超大班额全部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由2015年的23.49%降至1%以下,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

兜住公平底线,让弱势群体不再“弱”。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劝返复学,残疾儿童、特困家庭儿童15年教育全免费,贫困村留守儿童关爱室全覆盖,建设博爱学校7所,具备受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45%,保障“弱有所教、弱有所助”。

开展托管服务,让家长课后不再“等”。全面推行小学生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94.63%,惠及小学生365万名,有效解决了群众关注的“放学早、无人看”难题。

高考改革、突出特色,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考综合改革方面,作为国家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山东创新了高考分类考试制度体系,夏季高考制度取消了文理分科,提供20种考试科目“套餐”,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模式,建立了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机制,对高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今年夏季高考普通类第一次填报志愿本科计划完成率达到99.99%。

突出学校特色,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突出“扶优、扶强、扶特”,启动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双高”建设,分类支持省属高校建设15所左右的高水平大学、50个左右高水平学科,高校整体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先后获批国家一流专业点213个、一流本科课程204门。

据悉,“十三五”期间,山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5年的48.06%提高到56.75%,比全国水平高5.15个百分点。

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队伍结构更优,目前,山东省共有教职工150.1万人,较2015年增加20.3万人。在126.9万专任教师中,幼儿园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80.9%,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均超过90%,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61.5%。近3年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教师4.3万人,首届毕业的2947名省属公费师范生全部充实到乡村学校,城乡师资配置进一步均衡。

待遇保障更好。足额保障教师工资,班主任津贴提高至每月300元至1000元。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人员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建成4万套乡村教师周转宿舍。积极推行教师乘坐公交、地铁、游览景区等惠师举措。

改革激励更强。中小学(幼儿园)正、副高级岗位分别增设3万、1.4万个,高校正、副高级岗位分别增设0.96万、0.67万个,1.2万名中小学校长按职级发放薪酬。提高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明确要求高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实际分配总量要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占比达到70%。学校创收净收入的50%以上可用于教师绩效分配。

提高高级教师岗位设置比例。在中小学,于2016年、2020年分别两次提高。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比例分别达到35%、25%、15%、11%,其中增设正高级教师岗位1.4万个。 此外,中小学教师高一级岗位可借用到低一级岗位使用,中、初级岗位可贯通使用;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申报正高级、20年申报副高级、10年申报中级,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责编:刘颖婕、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