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援藏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给藏族群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2020年08月27日08:50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原标题:山东援藏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给藏族群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大姐”和夫妻档:援藏的温度

  山东援藏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给藏族群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而稳藏,要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山东援藏正是这么做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了民生项目上,特别是在教育和医疗方面用力最多。

  近日,在西藏日喀则,记者看到了山东产业援藏的速度、生态援藏的力度,不过感触最深的还是民生援藏的温度。在一位“大姐”和一对“夫妻档”身上,充分体现了这种温度。

  “没有大理想”的医生大姐

  7月24日,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了一场有惊无险的剖宫产手术。

  上午10点刚过,医院妇产科收到一名产妇。到医院时,产妇羊水已破,而且是臀位,很容易发生脐带脱垂,情况非常危险。

  历时1个多小时,山东援藏医生、日喀则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任柴丽萍和团队成员凭借专业、冷静的判断处理,成功完成了这一复杂的产科手术。

  孩子送出产房时,爸爸旦增赶紧上前接过这个新生的宝宝,脸上泛起初为人父的喜悦。“多亏了山东医生,非常感谢!”旦增连连说。

  直到产妇被推出产房,紧绷着神经的柴丽萍,终于松了一口气。她走出手术室,和家属简单介绍了一下情况。没说几句,又转身小跑返回,下一位病人还在等她。

  在山东援藏公寓,大家都叫柴丽萍“大姐”。柴丽萍今年52岁,来自山东省立医院。她个头不高,瘦瘦的,人很乐观随和,但工作起来非常认真。

  “我应该来,家里也没有多少负担。”被问起为什么来援藏,柴丽萍的回答很干脆。此前,她曾报名过援川、援非工作,由于种种原因,都没能成行。这次援藏,领导一说她就答应了。

  丈夫、儿子的支持,给了柴丽萍动力。她一边克服高原反应导致的胸闷、心脏不舒服等状况,一边着手开展妇产科的临床和管理工作。但在当地医院发现的问题,让她压力陡增。

  “这里业务流程不规范,执行不到位,学习培训也很少。”发现问题之后,她第一时间着手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学习培训等进行梳理规范。

  从萨嘎县调来的医生普珍,对妇产科的工作不是很熟悉,每次有不会的地方,她就利用晚上时间给柴丽萍打电话。

  “柴老师来了以后,我们学到了很多。”普珍说,她学习的内容,已经记了厚厚一本子。

  “大的理想,我也没有。比较现实的,就是把这里的医护人员教会,将来我们回去了,他们自己干得了临床的活儿。”柴丽萍说。

  教师夫妻档的纠结和选择

  在山东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中,有这样一对“夫妻档”。

  两年前,他们带着孩子从烟台来到日喀则,均在日喀则第一高级中学工作,丈夫周清翱是副校长,妻子孔凡红是音乐老师。

  7月23日,对他们的女儿周孔潇来说是特别的一天:她从日喀则市小学毕业了。毕业后,刚适应西藏生活不久的周孔潇,就要回烟台读初中了,一家三口在一起的生活将告一段落。

  女儿回烟台前的这段日子,夫妻俩的心情有些纠结:孩子要回去了,很舍不得;但孩子该上初中了,又不得不把孩子送回去。

  类似的纠结,在他们两年前把女儿带到日喀则来时,也同样经历过。

  2018年8月,周清翱决定第三次援藏。此前,他分别在2001年到2003年、2016年到2018年,有过两次援藏经历。这一次,妻子也主动报了名,加入到援藏的队伍中。

  作这一决定时,夫妻俩考虑最多的是孩子。

  “孩子来,是很多家人朋友都反对的事情。西藏这边海拔高、气压低、氧气稀薄,孩子来这里,到底有什么影响,谁也说不好。”说到这里,这个山东大汉流下泪来。几经权衡,他们还是把女儿带了过来。

  7月23日这天,尽管女儿就读的小学就在隔壁,周清翱也没去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而是在学校忙着手头的工作。

  在新一批组团式教育援藏中,他们提出帮助受援学校建设西部现代名校的目标,全面实施“十个一”工程。在工作中转变思路,突出传帮带,带动本地教师加快成长。

  另外,他还有一些个人的想法和计划。高原上的孩子渴望与外界的联通,却很少有机会。他想在这几年,带孩子们走出去看一看。前期,通过个人努力,他已经募捐了50万元。

  对于丈夫的选择,孔凡红自始至终选择支持。她说,加入援藏队伍,也是自己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

  援藏的意义是什么?这是夫妻俩多次被问及的问题。“最大的意义,或许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里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走到更大的世界去。”周清翱说。(梁旭日)

(责编:刘颖婕、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