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将“红旗”重新竖起来!让“上楼”后的村民有活干、有钱赚

2020年07月12日21:39  来源:大众报业·海报新闻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将“红旗”重新竖起来!让“上楼”后的村民有活干、有钱赚

  青瓦白墙、小桥流水、鲜花围绕、绿树茵茵……若是无人介绍,到此的人定会以为到了一处新建成的城市别墅区,其实非也,这正是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现场——菏泽市鄄城县阎什镇红旗村舜耕历山社区。近日,记者走进红旗村采访发现,这里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并非只是让“农民上楼”这样简单,村里还让“上楼”后的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创造美丽后又很好经营起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互相促进,美丽宜居的乡村建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将山东菏泽这面“红旗”重新竖立了起来。

  正在建设中的红旗村舜耕历山社区

  将这面“红旗”重新竖起来!

  2020年6月下旬,记者沿着德上高速公路驶进鄄城县,入目皆是一大片盛开的向日葵,金黄的葵花向着太阳绽放,明媚又充满希望。沿着这片葵花园走上一处拱桥,随着流水的方向,便来到了正在建设中的红旗村舜耕历山社区。走进社区,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水泥村道干净整洁,家庭院落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掩映,排水沟渠修砌整齐,学校娱乐设施齐全。不久后,村民就要住上“独栋别墅”,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而在一年前,舜耕历山社区却是另外一番模样。

  新中国成立后,该村村民们鼓足干劲、不甘落后,用勤劳的双手博得了“红旗村”的称号。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红旗村被历史的大潮甩在了后面,村里的房屋多数还是砖土房,基础设施十分欠缺。“2018年8月,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调研红旗村时,对我们寄予厚望,叮嘱我们一定要将这面红旗再重新竖起来。”阎什镇党委书记姬广峰说,刘家义书记的调研点燃了村民们的热情,激发了村民的干劲,正式拉开了红旗村“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序幕。

  万事开头难,接踵而来的现实问题,摆在村民和村干部面前。红旗村包含17个自然村,共2538户人,7101人。“村子大,人口多,众口难调,问题就像大山一样摆在了眼前。于是我们开始找突破点,美丽乡村是啥样?要建成啥样?要有图、有实样,让老百姓看得明白,心里才能向往。”红旗村妇女主任何文萍说。

  为此,红旗村聘请了设计研究院制定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打造出“新型社区+产业园区+文旅景区”三区共建的模式进行实施,新型社区中,有高层社区和独院社区两种供村民们选择,舜耕历山社区属于独院设计,容纳600户,而靠近镇中心的红旗社区,则是高层楼,容纳1900多户。

  靠近镇中心的红旗社区

  靶向治疗!关注、解决群众诉求,让村民心里有底

  有了高规格的规划,村民的心里便有了谱。

  “17个自然村,同时拆迁也不可能,于是我们集中力量,先拆位于红旗村中部的刘双楼村,一来,新社区一期建在了刘双楼村前面,村民看着旧房子与新村对比,搬迁意愿更强;二来,刘双楼村交通较便利,周围邻村方便来这里观摩。”何文萍介绍,村里专门成立了拆迁指挥部临时支部委员会,红旗村185名党员带头组成政策宣传队,挨家挨户上门摸底,在做好群众工作的同时,对全村的房屋档次高低、面积几何也做到了心中有数。

  以前的刘双楼村与现在的新型社区对比

  在指挥部走访过程中,村干部发现,拆迁工作中村民最存顾虑的实际问题是:拆迁之后住哪里?“我们就通过镇里协调周边还未纳入拆迁计划的闲置房,帮助拆迁户寻找房源,再把信息房源提供给租房的村民,并租赁车辆,帮助村民搬家腾屋,就这样,解决了村民最大的顾虑。”何文萍说,此外,村民还担心积囤的粮食、圈养的家畜怎么办?大棚是否还能再种?镇村干部也都一一给了答案,先是帮助村民联系卖粮食、卖家畜,再在历山庙村前方规划了场地,由乡镇出一部分费用,帮助村民建设大棚。

  拆迁工作中,另一个村民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拆迁赔偿和上楼补贴。“我们前期摸底时,发现村里基本上砖土结构房屋较多,面积大约在六、七十平方米。于是村里一起决定,不管是多大面积,若是想置换高层,那90平方米的户型免费置换,110平方米的加2万元,130平方米的加4万元,这样下来,就保证了每户人家有房住。”何文萍说,该社区是鄄城县与省土地发展集团合作共同打造的乡村振兴鲁西南样板项目,由省土地发展集团全额垫资,也保障了新型社区在建设过程中,不会因资金问题出现停工。

  “这么好的新社区,等待是值得的”

  万事俱备,红旗行政村拆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仅用1个月时间,安置区内300余户全部拆除,付庄村整村拆除更是仅用了3天的时间。“我家有5口人,住在老房子里,想翻新吧,又没钱,正好赶上了新型社区建设,新房子质量好,地基打得特别深,老房子建得早,都没有下地槽,对比下来,谁不想去住新房子。”刘双楼村民刘效玉告诉记者,拆迁后,他在附近村庄租了房子,每年安置费2000元,用在租房上绰绰有余。

  “去年4月份,村里号召要搬迁,我就早早的交了钥匙,家里就4间堂屋,70、80平方米,住得也不舒服。拆迁后,为了方便照顾果园,我就在果园里搭建了彩钢瓦,虽然现在住得比较简单,但看到以后要住进这么好的房子里,等一等,也是值得的。”刘双楼村民刘效喜说。

  拆迁的村民盼着回迁,还未拆迁的村民,盼着拆迁。家住王非庄村的村民高尚军,家里5口人,挤在上世纪80年代盖的老房子里,虽还未拆迁,但高尚军已经打算好了:“回迁房我想选在镇上的红旗社区高层楼,因为我大儿子在镇中学读书,新社区离得镇中学很近,以后孩子上学方便了,省下时间多休息休息。”

  让村民既“上了楼”,也“有活干,有钱赚”

  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多是两件事,一是住得好,合家团圆;二是有钱赚,吃穿不愁。住进了新社区,村民还要继续生活,如何保证村民生活水平不下滑,让村民有活干,在拆迁伊始,这道题的答案就已经纳入了规划。

  “三区共建”之舜耕农业产业园

  “提到红旗村,我们总是说‘三区共建’,除了新型社区,还有两个是产业园区和文旅景区。”姬广峰介绍道,产业园区是通过与山东旺盛园林、大舜果园等企业合作,统一流转社区周边土地,打造建设了集高效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和文化农业为一体的舜耕农业产业园。目前在舜耕农业文化生态园和大舜果园务工的村民达到了2000余人。

  文旅景区是结合乡村振兴、历山文化、舜耕及孝文化及生态村等定位,将舜耕历山社区,打造成为最美鲁西南特色民居。社区内农村居民,可从事农副加工、商贸流通、食宿餐饮等二三产业,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协调、一体发展。村民刘效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种地时,除去播种、除草剂、农药、化肥等成本,一亩地净赚六、七百元,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一亩地就有800元的收入,以后他还可以去产业园打工,一天60元左右的工资,基本生活不成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集全镇之力,聚全镇之智,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立足于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传承的美丽村落,全面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和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真正让村子美起来,村民富起来。”姬广峰说。(张芳 付洪强 刘涛)

(责编:刘颖婕、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