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党建引领聚合力,蓝村镇激发乡村振兴“组织动能”

2020年07月01日15:31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人民网青岛7月1日电(孙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建引领是保障。近年来,青岛市即墨区蓝村镇党委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陆港新城建设发展实际,把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落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蓝村镇王演庄北村党员在村庄党建文化广场前集体宣誓

组织聚力,带队“领跑”

大海航行靠舵手,乡村振兴靠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着力推进组织振兴,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

蓝村镇扎实推进“头雁”工程,公开遴选三名支部书记,充实到村庄,夯实基层“班子”力量;创新强弱帮扶模式,由强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社区党委副书记,定向分管弱村班子提升和村庄发展工作,并对村庄议事决策进行把关定舵。

与此同时,蓝村镇创新思路、丰富载体,建立“1+3+5”党建工作机制,即强化社区党委1个阵地,锻造支部书记、党员队伍、后备干部3支队伍,抓实主题党日凝聚党心、党建考核提升工作、评议考察约束干部、联合共建补齐短板、职能延伸服务群众等5项举措,党的领导作用全面加强。

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蓝村镇党委深入村庄、企业开展调研,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抓好非公党建工作,打造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逐步把全镇121个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的战斗堡垒,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组织支撑。

青岛港即墨港区正打造具有国家示范意义的公海铁联运枢纽和贸易金融聚集中心

“红色产业链”,铺就乡村致富路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产业振兴”是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的根本。而产业要发展,规划需先行。

蓝村镇聘请曾参与过雄安新区规划设计的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团队高标准进行陆港新城136平方公里概念规划,重点打造“两城一谷一心三叶”,全面绘就陆港新城高质量发展蓝图。

立足新城临空双创港、智联物贸港产业规划定位,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港口经济、跨境电商、轨道交通、新零售、新材料、绿色建筑、服装针织八大特色产业板块。先后引进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首批重点项目,以青岛地铁维保中心为支撑的即墨城际轨道交通配套基地,青岛市重点建设项目青岛百联奥特莱斯广场等一大批具有较强带动力、辐射力、影响力的项目落地。龙湖、青岛地铁置业等知名地产商纷纷抢滩,逐步形成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特色鲜明的宜居新城。

围绕“西沿河,东环湖”的发展思路,蓝村镇沿桃源河、环挪城水库,打造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园,布局精品蔬菜种植区、都市生态农业休闲区、羊肚菌田园综合体和蓝村大米种植区四大主导产业。

探索推行“党建+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注重发挥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引领作用,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村“两委”其他成员、“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党员致富带头人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加强基层组织、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富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蓝村镇管家屋子村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

旗帜飘扬,吹响美丽家园“协奏曲”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好“红色引擎”,突出“党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3月底,蓝村镇制定了《2020年镇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构建环境卫生责任体系,明确和细化工作重点,明晰职能职责,确保执行有力,执行到位;5月底又制定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大比武”活动》,将排查、整改、督促、奖罚一体化聚力推进。同时加强环卫公司队伍的工作实效,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利用好市场力量抓好环卫保洁,及时清扫、收运村庄主干道等公共区域垃圾,确保不漏扫、不断档。

针对多条铁路贯穿域内这一现状,蓝村镇着重加大对沿线村庄环境的整治力度,安排班子成员担任铁路线段长,对铁路沿线的21个村庄成立由村支部书记牵头的“沿线环境整治工作专班”,整合各方资源,组织项目实施和运行管护等工作。结合“美丽乡村”的打造,开展垃圾清运、违建拆除、增绿补绿、外立面粉刷、景观小品改造等整治工作,使管家屋子、王家屋子、前埠头、南泉等沿线村庄的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合美丽乡村打造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开展,蓝村镇积极推进“美丽庭院”和“美丽家庭”建设,通过党员联户和党员一句话承诺,构建起“镇-社区-村庄”上下联动的组织体系,把创建户数进行细化,具体到各社区、村,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目前,全镇57个村都成立了由村两委成员组成的“美丽庭院”和“美丽家庭”创建和评选领导小组,建立一户一档,实行动态管理,在全镇形成了“双美丽”家庭“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蓝村镇“1165”平安蓝村志愿者为村民讲解惠民政策

创新社会治理,紧扣“民”字做文章

今年以来,蓝村镇将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的制胜法宝,围绕“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目标,创新性实施“1165”工作机制,以党建为统领,建立1支政法委员队伍,搭建1个平台协同治理,统筹6支村居社会治理力量,发挥“5”方面效能深化治理,多元化解调处基层矛盾纠纷,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社会管理“全覆盖”、群众诉求“全响应”。

通过实施“1165”社会治理机制,将社会治理工作嵌合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强化了镇、社区、村庄三级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引领作用,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联防联控、属地管理等工作制度,压实了六支社会力量工作职责,实现基层党建全覆盖、社会动态全掌握、公共服务无遗漏、社会管理无缝隙。

在2020年疫情防控工作中,61个村居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高速路口、火车站等疫情防控一线重点卡口第一时间成立4个临时党支部,1500余名志愿者在党员带动下无私奉献在防控一线,全镇3420名党员主动捐款90余万元。

依托智慧化管理平台,推动对各类矛盾稳定隐患信息的快速收集处置,提高了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的办结效率;通过发挥网格员、治安员、调解员、信访员、民情员的排查、化解、调处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贴近群众、善做群众工作的优势,确保把社会治理在一线推进、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基层基础在一线夯实。

今年上级交办12起信访积案全部化解,成为全区率先实现上级交办案件100%化解乡镇,打造起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蓝村样板”。

(责编:刘颖婕、邢曼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