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解决问题 为复工复产扫清障碍

2020年03月18日09:07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原标题:切实解决问题 为复工复产扫清障碍

  “一张证明”成为复工“拦路虎”

  近期,疫情防控形势呈现积极变化,全国多地逐步开始复工复产,群众出行需求也逐渐增多。但是有不少网民在社交平台爆料称,群众在出行、复工时,仍受花式“防疫证明”等限制,办理过程遇到多重阻碍。

  据新华网报道,一些群众返岗复工被要求办理名目繁多的防疫证明,并遭遇“踢皮球”“多头证明”等形式主义怪圈:“跑了6趟村镇多个部门,打了30多个电话,不是找不到人就是一问三不知,始终未办成证明”“填了2张表、盖了3次章、跑了2次乡镇、请了3个村干部陪同,还是没有办到健康证明”……

  据湖南省常德市纪委通报,该市深柳社区擅自将缴纳生活垃圾处理费作为为居民开具疫情交通管控出行证明的前置条件,共向40户社区居民超标准收费3407元,变相搭车收费引发居民不满。

  人民网报道称,河南人钟海2月20日就收到了公司复工通知,但因开不出证明仍困在村里。网民吐槽复工难主要集中在“材料多”“审核慢”“朝令夕改”。如何为复工复产清障,备受舆论关注。

  复工复产考验基层治理能力等问题

  舆论认为,个别地方不合理要求的防疫证明,体现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问题,是缺乏责任担当的表现,不仅增加基层防疫工作负担,影响企业和员工的正常生产生活,还可能造成人员聚集,增加感染风险。

  据媒体报道,哈尔滨市一公司反映,明明已在网上通过复工申请,可各级各部门来检査时总提出不同要求,最新一次检査要求企业用新的健康码系统再申报一次;合肥市蜀山区某街道党工委书记反映,“这就是为申报而申报,给企业增加很大工作量”。证明“层层加码”,给群众和基层单位、复工企业都带来了不少负担。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疫情当前,一些地方、单位、社区出现了“证明越多越安全”的形式主义问题,这背后体现出懒政、怕担责任的作风和心态,更暴露了治理能力和法治意识的不足。僵化、机械靠文件防控的办法,不仅低效而且存在隐患。

  有基层干部群众认为,“花式办证”的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徒有其表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需多管齐下进行纠正,保证群众顺利复工复产。一些专家学者表示,部门之间推脱责任,遭殃的是群众。疫情当前,要清理规范各类证明,深挖严査形式主义;明确职责,顺畅沟通机制。应全面清理规范各种证明,狠刹此类歪风,督促有关地区和部门拿出扎实举措,尽快理顺办理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办理流程、办理要求等,为群众做好服务工作。

  打好组合拳 防疫复工两不误

  各方期待,各级地方政府和单位对形式主义等问题进行纠偏,科学精准施策,兼顾防控与复工复产。

  舆论认为,满足民众正常的生活需求,维持经济平稳运转,也是疫情防控中重要的一环。只有依法行政,打好精准、严密、智慧管控的组合拳,兼顾防控与复工复产,才能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

  人民网发文认为,复工复产需要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在政策端发力做好扶植政策,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这考验精准施策、精细管理的水平,也更能反映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的综合研判和治理能力,这就要求各级干部把握住当前形势、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有学者指出,抗击疫情需要务实的态度,也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可发布执法权力清单和规范手册、指南,使基层防疫有章可循。

  还有部分网民认为,对必要的防疫证明可系统梳理精简,视情况不同分类管理,减轻基层负担,提高管理效率。建议加强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利用技术手段,尽快推广健康码等信息化在线申报办法,加快整合多部门数据,实现城乡互认、跨区域互通,减少不必要的线下操作,加快推动复工复产各项措施有效落实。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特约舆情分析师 王易)

(责编:翟晨曦、刘颖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