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产业拐点:疫情防控下的行业发展新机遇

后疫情时代,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

2020年03月16日08:38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原标题:后疫情时代,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

  编者按: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影响下,企业与行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种种考验。如何在疫情防控环境下,把握新需求、新技术、新机遇,以变应变、化危为机,是当前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人民在线、人民网新媒体智库推出《把握产业拐点:疫情防控下的行业发展新机遇》系列文章,希望为各界人士带来启发。

  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紧的阶段,相关防控举措正加紧落实,这对于众多行业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尤其是与公众关系密切的物流行业受到极大影响,面临极速的转型、升级。有关网购、快递的信息也多次登上微博热搜,例如:“取快递需几步”视频受到广泛关注;并有网友发出取快递灵魂三问“到了吗?怎么取?小哥送上门?”等。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在后疫情时代破解该难题,急需业界进行思考。

  疫情中的物流行业

  疫情期间,物流配送成为保障民生的关键一环,线下消费受到限制的同时伴随着线上消费需求的激增,如何快速、安全地将货品送达,对于物流行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首先,疫情给物流行业带来复工难、用工荒的问题。受疫情和相关隔离政策的影响,使得原来用工需求量巨大的物流行业面临更为严峻的用工难问题。其次,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一直是物流行业聚焦的重点。在此次疫情中,各小区面临“封闭”,物流配送无法顺利进入小区,还需要消费者到规定地点取件,与配送、管理人员、其他消费者近距离接触。而在无人值守的摊位,也会产生包裹混乱无序、寻找难度大等问题。显然,在上述背景下,快递行业目前无法满足消费者正常的需求,由此也引发了网络大规模的“催单”舆情。

  然而,在困境中物流行业也迎来变革。为了更好地满足疫情时期物资配送的情况,并执行防疫提倡的无接触取件,无人化运送实践已在部分地区积极开展。如2月6日,京东机器人小车从武汉京东物流仁和站出发,用时数分钟把货物送到了疫情定点医院武汉市第九医院门口,顾客输入提货码提取货物,完成了武汉首单配送。

  在疫情中无人物流应用场景的拓展与及时配送,使整个社会开始意识到无人物流的巨大潜力,是新零售背景下布局智慧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给“后疫情时代”的物流产业提供了转型借鉴,加速物流行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

  无人物流矩阵的发展与推广困境

  在物流作业流程的闭环中,无人化不仅在仓内分拣、干支线运输等方面发挥作用,更助力最后一公里的末端配送。无人机、无人仓、无人车等共同构建“无人物流”科技矩阵。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资本助力、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迅猛发展,以及人口红利消失与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国内多家企业开始布局无人物流并开展众多实践训练。京东自16年开始自主研发物流无人化技术设备,其最具特色的京东配送机器人已在全国20多个城市投入城市末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测试运营。阿里菜鸟致力于建设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还推出末端无人配送车菜鸟小G系列等设备。苏宁也早在2017年就进入无人机常态化运营,率先建立三条无人机配送航线,其智慧物流的样本正在逐步成形。

  虽然目前的无人物流行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无人物流一直以面临落地缓慢的尴尬境遇,完善智慧物流运输体系大规模发展仍然任重道远,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仍存在较多风险。事实上,虽然目前的无人配送车辆能够实现定位等功能,但根据公开资料,它们精确的识别距离为300米,仍然存在出差错的可能性,在末端配送的狭小街道社区,安全性无法得到完全保证。除此之外,由于智能城市管理的配套设施缺乏,无法根本解决无人接收或交通拥挤使货物无法送达等问题。再加上我国对于无人配送方面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备,像无人机配送在部分区域可能面临低空飞行管制。

  《中国经济时报》评论指出,同传统物流配送相比,无人配送除了能免去疫情期间的人与人直接接触外,还有配送业务时效性增强、增进用户体验两方面优势。然而,相对简单地把商品放到指定位置的“无接触配送”来说,科技含量较高的“无人配送”并未在全国大规模推出,“无人配送”大面积应用还需时日。业内人士认为,在无人机、无人驾驶等技术在现实生活中大规模应用落地时,也需要在资本层面、法律政策层面、基础设施的系统支持层面做到配套发展,才有机会迎来大规模商业化的应用。后疫情时代,如何抓住产业升级的机遇,探索仓储、运输,尤其是末端配送的无人化成为行业重点。

  后疫情时代的发展机遇

  虽然疫情之下,物流行业面临极大的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挑战中也蕴藏机遇。尤其是疫情过后,电商市场的反弹以及相关技术创新变革将会给物流产业带来崭新的、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电商的持续加速发展为无人物流布局提供了重要发展时机。此次疫情使线下零售受到极大影响,而互联网平台为零售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转型机会。2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全国所有线下商家均可零门槛、免费入驻淘宝直播。根据公开数据,2月以来全国每天新增的淘宝店数量达到3万多家。大量商户入驻不仅意味着货品成交量的上升,也为无人物流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能够更好的发挥其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除此之外,随着消费者线上消费习惯的深度养成,后疫情时代的物流需求依旧迸发活力。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无人物流将带来物流运营效率的大幅提升,成为升级与完善智慧物流服务模式的重要方式。

  其次,疫情加速促进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商业化,也为无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技术支撑。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具备深度挖掘和处理海量信息的功能,能够通过建立信息库,使运输设备快速识别快递接受者信息,自主规划最优路线,甚至针对不同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无人系统解决方案,做到运输流程可追踪、过程可控制和结果可预测。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使得无人配送的相关设备加速创新,保证其能够满足复杂的揽件、派件情况,并对其续航能力、承载能力、路况处理能力等进行改革、升级,保证货品安全送到每一位接收者手中。通过数据赋能、技术赋能提升无人配送的智能水平,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

  除此之外,无人配送有望开发更多的应用场景潜能。在疫情期间,我们已经看到无人物流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显著优势。而在日常生活中,无人物流的应用场景不仅仅局限在货物运输行业,除了电商,更有许许多多的线下商家可以从中获取便利,例如零售商储、餐饮外卖等,通过无人配送提升消费者体验。

  同时,在促进资源共享,优化资源配置上也大有可为。例如菜鸟驿站智能柜与饿了么合作在上海试点,除了外卖,新零售场景下的商品,也会被送到智能柜中,给消费者多一个取货选择。通过资源共享,不仅为无人配送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更推动智能零售、智能餐饮等领域的创新。

  最后,国家也通过颁布扶持政策引领无人物流产业的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早在19年10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曾向杭州送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颁发《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批准函》和《无人机物流配送经营许可》,这是无人机行业第一个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运行许可,也是全球范围第一个针对城市人口密集区的官方运营许可。疫情期间,国家邮政局曾于2月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态,要积极推广无人快递柜模式,也有各级多项政策文件提出鼓励产业数字化、智慧化生活等。相信在后疫情时代下,无人配送能够焕发出崭新的活力。

  目前,无人物流仍在试水试验阶段,距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走,但疫情期间无人物流已显露出巨大的发展前景,整个物流产业颠覆式变革将成为共同的期待。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快递年业务量预计将达到740亿件,而2025年中国智能物流市场规模则有望超过万亿元。当完整的无人物流体系及广泛的应用场景实现后,全面的智慧物流时代加速到来,高新技术加持的物流“最后一公里”也值得期待。在后疫情时代,也需要不同要素环环相扣,协作为“最后一公里”助力,实现无人物流矩阵的打造。(人民网新媒体智库 杨卫娜、辛蓝霄)

(责编:翟晨曦、聂俊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