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开荒耕耘润物无声 今硕果初成四海飘香

2020年03月13日11:31  来源:大众网
 
原标题:昔开荒耕耘润物无声 今硕果初成四海飘香

“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是近年来国内外钢琴界备受好评的一个研究课题,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窦青教授是该领域的拓荒者,其系列研究成果有着填补学术空白的创新价值和时代意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孜孜不倦辛勤耕耘,在多家音乐类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篇,将这一具有开创意义的课题逐渐推向深入。其中,发表于《音乐研究》2017年第6期的《论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创作的体系性构建》(下称“该文”)更是在整合、提炼前期研究内容和成果基础上的新思考、新突破,引发了音乐界广泛热议和强烈反响。可以说,窦教授独到的学术视角和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让今天的人们看到了一位音乐学者弘扬民族文化的能力、热忱和历史担当。

该文在2018年2月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后,近期又陆续出现国内十几家主流传媒文化网站,足可以证明其广泛而持续的影响力、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

一、填补学术历史空白、突出文化传承创新

窦青教授作为该课题最早的研究者,其最重要的学术贡献在于开荒和独创。“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概念的提出,既填补了该领域长期以来的学术空白,又彰显了其民族文化属性与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时代精神。

该文指出:“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 是以中国文化精神为根基,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不以作品、作者所属的行政区划作为界定依据,强调中国音乐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创新,既囊括了中国各民族和历史阶段音乐特征的练习曲,也包含了外国作曲家根据中国音乐风格创作的练习曲。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在于“中国风格”借助钢琴音色的贴切展现,其神韵是与长期形成的音阶、调式、曲式、织体,特殊节奏练习、变速练习、对中国乐器音响效果的模仿等演奏手法种种要素融合而形成的美学意境。(引自窦青《论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创作的体系性构建》,载《音乐研究》2017(06) ,P83)此概念是窦青教授与国内外许多知名专家学者长期深入探讨、反复斟酌最终凝练的学术解释,体现了高度的学科规范。

众所周知,在钢琴文化发展比较成熟的欧洲,“练习曲”和“乐曲”的创作与传播是一种体系性的文化现象,即特定历史阶段或著名钢琴家的作品,都有着特定的练习曲与之“配套”,起到体系性支撑作用,便于一般演奏家或学生在“练习曲”中感受作品的时代风格并解决演奏中的技术难题。(引自窦青《论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创作的体系性构建》,载《音乐研究》2017(06) ,P81)

要让钢琴这个西方“舶来品”承载和诠释好中国传统文化之神韵,既需要演奏五声音阶、节奏等纯熟技巧的支持,更需要潜移默化的中国传统美学来引领,显然这些目标只可能通过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来实现。同时,窦教授始终强调“母语”钢琴语境的重要性,提倡从初学阶段,尽早接触五声音阶等相关训练,实现“文化”和“技艺”的双重塑造。从微观上说,这十分有利于我国高层次钢琴演奏人才的培养;对宏观而言,则对于所有学琴者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时代精神和传承使命是一致的。因此,这个选题立意相比一般钢琴研究彰显出了更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当下的现实意义更为突出。

二、立足现状贯通中西,高屋建瓴统揽全局

正是有了“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的科学界定,基于这一概念,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创作体系性构建”的内涵,就可以概括为:“从练习曲与乐曲的关系和历史成功经验出发,以发展钢琴音乐中国神韵为目的,在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将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和中国风格钢琴乐曲并置于同源的民族文化根基下和美学意境中同步创作、配套使用,来实现各自功能,发挥合力优势。”(引自窦青《论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创作的体系性构建》,载《音乐研究》2017(06) ,P83)这是立足于当前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创作、教学、演奏及比赛的现实基础,充分尊重钢琴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并借鉴西方国家钢琴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体系性建设的构想,更是着眼于未来长足发展的带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深刻思考。

该文明确指出,中国钢琴家在近几十年来的国际舞台上取得的成绩虽然突出,但却一直受到西方模式(风格)的束缚,很难展现出我们自身的文化优势。

西方钢琴音乐在近两百年时间里取得的辉煌成就归功于体系性的创作,系统性创作本身也符合钢琴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正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所缺失的。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西方的成功经验,提升和强化作曲家体系性创作的意识,同时也需要演奏、教学及研究的整体推进与全面支持。它一方面构成了更宏观意义上的体系性建设格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宏观格局的建设所需经历的阶段和步骤。这种体系性建设的多维度理论构建思路对于今天的发展现状来说,无疑是带有前瞻性的。同时可以看到,该文作者的研究范畴已从中国风格练习曲一个点,辐射到中国钢琴发展全局的各个方面,这不仅仅是研究能力的体现,更渗透出了一份心系民族钢琴文化腾飞和中国钢琴学派崛起的真挚而深厚的情怀。

三、业界赞誉好评如潮,中国琴韵海外回响

中国钢琴人才济济,我们有实力也有信心这套多维度的体系性建设构想在不远的未来会得以全面推进。就现阶段推广成效而言,就已十分可圈可点。例如储望华作为享誉国内外的钢琴作曲家、演奏家和教育家,一直关注窦教授的研究工作,曾多次公开称赞其远大的志向和开创性的研究思路(储望华2020年1月5日在“华大音院”公众号置顶留言:窦青教授专注深入研究中国风格练习曲多年,为了推动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开拓性的从某一个角度和方面切入,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学术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在中国南北钢琴界皆有赞誉!记得在多年前某一天,我在南半球墨尔本宅邸,突然接到素不相识的窦老师长途电话,他和我说起研究中国风格练习曲之初衷和愿望,其志向让我深为感动!中国钢琴事业就是要由作曲家、演奏家、研究者等共同推动)。任重道远,期望有更多中国风格练习曲问世,被演奏、被推广!;中国音乐学院倪洪进教授、上海音乐学院彭程教授也评价她的研究是“功德无量”的壮举!

除了系列研究论文之外,2016年“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整理与研究”获立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012年《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60首》(下称《60首》)正式出版发行,2019年出版修订版。《60首》问世以来,收获了南北各方同行的广泛赞誉。为其写序、题字的周广仁、储望华、魏廷格、赵晓生等前辈都高度肯定编者的贡献,周先生称此举是一件 “很有意义的工作”、“填补了中国钢琴教材的空白”;还有许多著名的理论家、钢琴教授、作曲家都在研究过程中提供帮助,并很热情地在各类媒体社交平台为之推广宣传。

随着国内社会影响的不断提升,该研究还引发了海外学者和专业机构的兴趣和关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国际影响。例如“第21届美国音乐公开赛”组委会提出第22届比赛时将从《60首》中选出曲目作为该届比赛必弹的中国作品;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的法国作曲家B·聂伯纳、美国阿肯色州CICA夏季音乐会音乐总监陈春雨等都曾邀请窦教授举办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专题讲座和音乐会(引自葛晓明、刘再生《阶梯式通道 螺旋形升华——评<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60首>的现代意义》,载《人民音乐》2013(05)90-91.)。 美国纽约大学钢琴系主任Marilyn Nonken教授及Eduardus Halim 教授 ,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对于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作品很感兴趣,认为对其的挖掘和研究很有意义。

结 语

“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是个新生文化概念。在这个概念中,我们既能看到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色的执着坚守,又具有世界性的视野和胸怀,既有对传统的崇敬又有创新的现代意识。目前,《中国钢琴风格练习曲60首》已经被国内多所专业院校遴选为指定专业教材,窦教授本人也多次受邀赴上海音乐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台北国立艺术大学发言和讲座,始终不遗余力地向年轻学子展示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的魅力和独特美学意境,阐明这种体系性建设理念,推动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作品在大学生中创作与传播。越来越多的学生表示愿意成长为“中国风格”下一代自觉自信的传播者,进而辐射更大的受众群体,直到覆盖整个中国的钢琴教育全局。

从学术引领到专业高等钢琴教育,再到社会普及钢琴教育,“中国风格”的音乐审美先导效应得以层层下沉;随着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钢琴教育平台上每个参与者的传承、接力,中国学子从启蒙阶段就能沉浸于 “母语钢琴语境”,获得演奏技巧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充分滋养,反过来又会推动中国钢琴事业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前进。不可不说,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形象为己任的今天,此项研究让国人从“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的视角瞭望到中国钢琴学派未来可期的远景。在此衷心祝贺窦教授多年的辛勤耕耘今天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希望她的系列学术研究能够吸引更多的理论家、作曲家、教育家、演奏家、出版社投身其中,共同探讨和实现属于中国钢琴事业的美好明天。(刘宁 天津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硕士 潍坊学院音乐学院教师)

 

(责编:郑浦丽、聂俊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