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社区疫情防控还须平稳过渡

2020年03月10日09:57  来源:人民网-舆情频道
 
原标题:行百里者半九十:社区疫情防控还须平稳过渡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疫”,全国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复工复产的节奏日趋明快,学校开学在即,市场秩序也在有条不紊地恢复中,疫情雾霾即将散去的日子似乎不远了。然而,从专家研究新冠病毒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秩序的恢复程度来看,我们尚处于疫情消解的过渡期。党和政府、医护人员、科研专家等各方力量还在一线控制疫情发展,要保持生产生活秩序恢复与接下来疫情防控平稳着陆之间的平衡度,还需要从社会治理方面对大众的个人行为、活动空间和生活心态做出适度干预。社区是社会干预的前沿,疫情防控局面要稳中过渡,需要处理好社区内部差异、人员流动、地方传言等带来的潜在问题,做到张弛有度、有的放矢。

  社区疫情防控要识别清楚其内部差异性。居住人口在性别、年龄、职业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远近亲疏的社会关系,居住的空间分布差异,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在生产生活上的差异,都是防控工作转变需要考虑的背景因素。以社会关系结构为例,乡镇村落、单位房小区、拆迁安置小区、村改居小区等社区保留了熟人社会的主体结构,商品房小区主要属于陌生人社会,城中村、城郊村吸纳了较多的外来人口,外来人口因熟人关系多选择集中居住,这类社区容易形成半熟人社会,个人拥有稳定的强关系圈,各关系圈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弱关联。家有千口,主事一人,不同社区的疫情防控需要考虑到多种结构性差异,明确防控主体,采取针对性的群众动员、社会动员方式和隔离措施,既要防控好疫情,又要服务好群众。

  疫情防控的过渡需要解决一个两难问题:生产生活逐渐恢复过程中的人口流动与空间聚集有可能带来疫情反扑的潜在风险。针对这一问题,基层防控可以从人流与空间两方面入手做细做全。人流方面,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尤其是一些特殊群体,如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流动性较强的从业人员,制定具体的工作操作流程,做好自我防护并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对乡镇地域内恢复的跨村走亲戚、流动商贩走村串乡等现象,乡镇一级政府应该采取相应防控措施,防止出现新的感染。空间方面做好静态监测,控制好具体时段具体空间内的人口密度,特别是大型商超、乡镇集市、车站医院等人流中转场所,要统一基本的准入标准,排除不戴口罩进入人群密集场所的人员,特殊场所特殊对待,做好消毒措施,控制好人流量。

  社区防控,一方面需要尽力控制流动中隐藏的风险,另一方面还需要做好地方上的传言治理。各大媒体扛起了澄清网络传言的重担,地方社会内部的传言局限于本地,属于媒体关注的盲区。社区防控的节奏要掌握在党和政府手中,需要重视地方上的传言治理,做到适时信息核实、权威发布。城市社区的空间聚合程度较高,人口密度高,受到媒体的关注度高,居民对媒体的关注度也高,借助网络技术治理不实传言比较方便。乡镇区域村庄的空间分布不规则,山区、丘陵地区居民居住分散,村庄之间社会关系错综复杂,闲谈的不经意间就会形成谣言传播网络,容易引发局部社会恐慌。若能从街道、乡镇一级往下铺开信息广播网络,捕捉初现苗头的谣言并通过地方网络社群、村庄大喇叭等途径加一澄清,开设权威辟谣平台,有助于稳定大众心态,稳控防疫的良好局面。

  (作者田志达 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编:翟晨曦、聂俊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