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專題>>山東環境

典型案例展播: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23)| 全面推進美麗山東建設

2025年11月20日16:51 |
小字號

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遵循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推進美麗山東建設,奮力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省域篇章。全省各地積極行動,開展創新示范,打造美麗建設實踐樣板。現向社會充分展示各地美麗建設成果,推動形成人人參與、人人行動的生動局面。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建共享美麗山東,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五篇章: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加快發展綠色金融

助力濟南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濟南市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強化制度設計和政策引領,推動全方位構建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金融資源向綠色低碳領域傾斜,實現了金融與經濟、生態環境的融合發展和良性互動。截至2024年末,綠色貸款余額4744.6億元,較年初增加1193.14億元。

一、加強部門協同聯動,優化綠色金融發展環境

(一)強化綠色金融頂層設計。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落地以及美麗濟南建設,以市委金融委名義印發《濟南市推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明確綠色金融領域發展目標及5項重點任務,推動綠色金融提質增效。

(二)用足用好貨幣政策工具。組織金融機構開展政策培訓,引導法人機構用好碳減排政策工具。2024年發放符合政策要求的碳減排貸款11.62億元,為5家地方法人銀行撥付碳減排政策貼息252.69萬元。

(三)深化銀企融資對接。摸排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省碳金融項目庫,推動駐濟金融機構加大對接力度。截至目前,三批次申報納入省碳金融項目庫41家,銀行對接率100%,15個項目已獲得銀行授信,累計授信金額46.64億元﹔11家企業已使用貸款,累計獲貸金額10.75億元。

二、強化產品服務創新,提升綠色金融發展質效

(一)優化綠色金融服務機制。齊魯銀行制定《2024—2026年綠色金融發展戰略規劃》,形成涵蓋綠色對公、綠色投資、綠色普惠、綠色零售等業務板塊的“1+4+N”多元化綠色金融體系。渤海銀行濟南分行制定《渤海銀行濟南分行關於進一步推動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實施方案》,推動資金投向綠色建筑、綠色交通、清潔能源等適應城市未來發展趨勢的綠色項目。

(二)構建多元綠色融資渠道。創新“信貸+債券+擔保”綠色金融產品矩陣,多渠道滿足綠色低碳轉型金融需求。信貸方面,工行、農行、齊魯銀行等推出“專精特新”設備購置綠色貸、能效益貸、低碳益貸等信貸產品﹔興業、民生銀行等機構採用碳配額質押、收費權質押等方式支持企業低碳運營。債券方面,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綠色企業債券、綠色公司債券、綠色中期票據等綠色債券。2024年,濟南市發行綠色債券8筆、共計60.21億元。擔保方面,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為綠色企業(項目)提供增信服務。截至2024年末,濟南擔保服務綠色低碳行業在保業務336筆,擔保規模4.25億元。

(三)充分發揮綠色低碳引導基金作用。一是發揮現有基金助推作用。加大總規模10億元的濟南綠色低碳股權投資基金投資力度,先后支持濟鋼集團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山東華翼微電子2個項目,助力企業低碳轉型。二是支持新設基金注冊落地。創新利用國際主權貸款資金,推動濟南財金集團與省發展投資集團等省屬企業合作設立33億元規模的中金綠色發展(濟南)基金,基金已於2024年12月完成注冊。

三、“綠色金融+”多點開花,助力綠色低碳轉型

(一)“綠色金融+科技”,探索發展轉型金融。2024年9月,恆豐銀行助力浪潮電子信息公司發行全國首單服務器領域綠色科創中期票據,實現“綠色+科創”雙貼標,債券基礎發行規模10億元,上限規模15億元,有效引導和驅動社會資本投資支持綠色低碳轉型及科技創新。

(二)“綠色金融+基建”,推動城市改造升級。工行濟南分行加大綠色建筑、污水垃圾處理等綠色基礎設施領域信貸布局,重點支持綠色交通、城市水環境治理等環保項目。農行濟南分行在縣域水系治理、縣域污水處理等方面精准發力,2024年以來為12個重點水利項目審批貸款43.9億元。

(三)“綠色金融+鄉村”,賦能綠色鄉村振興。中信銀行濟南分行堅持“一地一策”,為萊蕪重點農產品出口企業制定便利化政策,企業可通過線上系統辦理全流程出口貿易融資,顯著降低企業人力和時間成本,推動綠色農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來源: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責編:陳秋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