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報系
旗下網站
排水量近2個福建艦,這條“山東造”船舶有望彌補我國鲑鱒魚養殖短板
2025年11月17日09:27 |
小字號
11月15日,由青島國信集團投資建設的15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2-2”在中國船舶集團北海造船廠正式交付運營,命名為“魯即漁養60618”。
據介紹,“國信1號2-2”船全長244.9米,排水量15萬噸,養殖水體近10萬立方米,設置15個標准養殖艙以及多個環形跑道池、養殖試驗池。投飼、加工、深層取水、成魚出艙四大系統實現深度升級,並將首次開展鲑鱒魚工船全年連續養殖試驗,構建“苗種選育-養殖生產-精深加工-品牌營銷”的全產業鏈陸海聯動發展新模式,依托成魚養殖及大規格苗種供給能力,有望彌補我國鲑鱒魚產業發展短板並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作為開路先鋒,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養殖工船“國信1號”已穩定運營超過1200天,累計航行近19000海裡,產值突破3億元。船載養殖艙內流速、溶解氧、水深等關鍵環境參數全程受控,躲避台風赤潮等災害30余次,全船整體機械化率達90%以上,養殖決策智能化替代率達30%,安全性和船載艙養模式得到驗証。與此同時,從育苗到銷售全流程實現標准化、常態化運行,工船大黃魚實現全年持續供應。
今年4月17日,全球首艘15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2-1”在中國船舶集團北海造船廠交付運營,被正式命名為“魯即漁養60617”,標志著我國深遠海養殖工船產業邁入標准化復制新階段。
從全球首艘養殖工船“國信1號”啟航破局,到2.0版養殖工船“2-1”迭代創新,再到“國信1號2-2”交付入列,“三船聯動”標志著中國深遠海養殖工船邁入智能化、標准化、產業化運營新階段。
立足“三船聯動”新起點,青島國信集團將聯合嶗山實驗室、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海洋大學等十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建“深藍漁業產業研究院”等跨領域創新聯合體,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研發更多適合深遠海環境的優質養殖品種,並通過產業鏈協同,全面帶動從苗種、飼料到精深加工、冷鏈物流的整體升級與集群發展。
(責編:陳秋童、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分享
-
關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