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與經濟共舞 譜寫“兩山”實踐新篇章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十四五”時期,榮成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深入踐行“兩山”理念,成功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如期而至 相約榮成
清晨的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水面如鏡。這群遠道而來的“白色精靈”,或悠然戲水,或引頸長鳴。岸邊,已有不少市民游客拍照打卡,迎接這些熟悉的“老朋友”。而大天鵝年復一年如期“赴約”,離不開榮成市持續不斷地生態守護與保護區的精心照護。

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劉志斌表示:“我每天的巡護裡程大約在十五公裡左右,在巡護當中發現有受傷和有病的天鵝,我們要把它救助回來,給它喂藥包扎,進行處理。”
陸海接力 筑牢“糧倉”
大葉藻是大天鵝越冬的主食之一。自2017年開始,榮成市在全國率先開展鰻草規模化增殖行動。“十四五”期間,榮成市持續“陸海接力”,海底生態修復模式逐漸成形。截至目前,榮成市已放流大葉藻110萬株,修復完成海草床1250畝,在建修復項目面積1500畝。
“在大天鵝來臨之前,我們在保護區內人工增殖大葉藻,同時購置了充足的玉米作為大天鵝食物儲備。其次,進行了定期消毒,提前開展了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巡護人員崗前培訓等方面工作,以便發生大天鵝受傷、生病等問題時可以及時開展救治活動。”榮成大天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服務中心煙墩角保護站副站長陳璐介紹。

系統工程 修復岸線
近年來,榮成市實施了總投資5.2億元的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恢復鹽沼525畝、植被243畝,“退養還海”3555畝,“退養還灘”247畝,修復岸線27公裡。一系列改造,使得這裡水質更清了、灘涂更廣了,水生植物和魚蝦等大天鵝的天然“食譜”也更加豐富。
游客徐得原告訴記者:“我來這裡看天鵝有三年了,天鵝的數量也在每年增加,其他飛禽的數量和種類也變得越來越多,這也証明了咱們這兒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天鵝IP” 激活消費增長
優美的生態環境,不僅是大天鵝的樂園,更成為了驅動榮成市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好運角旅游度假區先后獲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家級創新實踐基地兩個國家級榮譽。通過引進多個具有影響力的精品文旅項目,豐富了沿海文旅業態,引領新一輪“濱海旅游熱”。
好運角旅游度假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安宏明介紹:“度假區依托大天鵝科普館、大天鵝攝影大賽、大天鵝雕塑展、大天鵝攝影作品巡展等方式,進一步擴大天鵝IP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推動區域冬季旅游市場繁榮發展的同時,讓更多人認識大天鵝、了解大天鵝、保護大天鵝。”
如今,“看天鵝,到榮成”已經成為冬季旅游的熱門選擇。每年冬季,數以十萬計的游客和攝影愛好者慕名而來,帶火了當地的“天鵝經濟”。民宿一房難求,餐飲、零售等行業持續升溫。俚島鎮煙墩角村更是乘勢而起,發展出“夏游牧場、冬賞天鵝、住海草房、吃漁家飯”的生態旅游產業體系,2024年,入選聯合國旅游組織2024年最佳旅游鄉村。
俚島鎮煙墩角村民宿經營者說到:“冬天旺季的時候基本天天爆滿,很多客人都是提前一兩個月預訂。不光是住宿,我們推出的天鵝主題文創小禮品也特別受歡迎,好生態真的給我們帶來了'真金白銀'。”
文旅創新賦能 高質量發展
榮成市積極激活文化“兩創”潛能,策劃推出“天鵝家族”IP形象,舉辦大天鵝攝影賽、主題展等活動,開發天鵝玩偶、榮成非遺等伴手禮,把“一池天鵝舞”打造成城市的靚麗符號,“賞大天鵝、住海草房、吃漁家飯、享生態美”成為消費和投資的新增長點。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場開發科科長張曉娜表示:“今冬,我們將聯合高鐵站,推出'坐著高鐵游榮成'活動﹔聚焦天鵝、海鮮等旅游資源,推出天鵝童話節、新春第一縷陽光等四大系列20余項文旅活動,持續提升'冬游榮成'的吸引力與體驗感。”
“雙碳”戰略布局 打造零碳未來
“十四五”期間,榮成市全面融入“雙碳”戰略,加快推進零碳城市建設,構建“核風光儲”新型能源體系和產業集群。2023年底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在榮商運,2024年“國和一號”核電站並網發電,推動核能零碳供暖、綠電園區等新模式應用,堅定走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
天鵝的歡歌,是榮成生態改善最動聽的注腳﹔而經濟的正增長,則是這份堅守最有力的回報。站在新的起點,榮成用實踐証明,保護與發展從來不是一道選擇題。呵護好每一片藍天、每一灣清水,自然終將回饋以最豐厚、最長久的禮物。(張淼升 吳波濤 胡思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