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

濟寧市兗州區筑牢立體防線 繪就生態環保新圖卷

2025年11月13日09:32 |
小字號

兗州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增強綠色發展動能,以“滴水穿石”的韌勁、“雷霆萬鈞”的力度,多維發力,繪就經濟發展生態環保新圖卷。

改革創新不止步,護航綠色發展新征程

一是開創減污降碳新模式,譜寫協同創新試點新華章。建立聯動配合工作模式,多部門配合,形成合力。創新政企合作工作機制,大力提升企業發揮主體責任的積極性,定期開展政策解讀、業務培訓工作,提高督導調度效率,全力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列入省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機組整合改造完成后熱效率和機組整體效率顯著提升,二氧化碳排放有效減少,光伏發電項目將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二是打造生態治理新高地,增添美麗中國新動力。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加強重點時段、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治理,強化分區分時分類差異化精細化協同管控。2025年1—9月份,兗州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99,同比改善3.4%﹔PM2.5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6%﹔PM10濃度為6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7%﹔優良天數比例70.7%,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1天,同比減少4天。三是強化上下游聯防聯控。形成流域上下游聯合監測、聯合執法、應急聯動、信息共享的協同推進工作機制,1-9月份,兗州區省控、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

謀劃對接勇向前,助力政策資金新效能

一是條目化扎實跟進申報,深度對接政策風向。成立政策資金爭取工作專班,持續對接國家、省級政策文件與資金動向,結合“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及濟寧市重點任務,建立“政策分享-需求導向-項目分類”對企工作模式,確保謀劃項目既符合上級資金分配流向,又能因地制宜打通本地區生態環境堵點難點。二是在部門協作上持續發力,聯動配合打好組合拳。充分發揮各部門互相配合、協調聯動作用,加強與發改、工信、財政等業務部門溝通銜接,篩選儲備符合投資導向政策的項目,為對上爭取工作打下良好基礎,並根據政策變化不斷補充調整新項目,做深做實做細各項前期工作,精准爭取,促進專項資金及時到位。三是精細化分類分級管理,全面提升項目質量。加快綠色低碳先進科技成果轉化與實際應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建立“對上對下”長效溝通機制,對上及時掌握政策發展趨勢和資金支持重點,對下開展申報項目“拉條挂賬-銷號總結”工作,跟蹤評審結果,針對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協調解決。今年以來,共爭取到位中央、省環保專項資金4692萬元,工業燃煤鍋爐關停項目入選中央大氣項目儲備庫。

三線協同強聯動,筑牢生態安全新屏障

一是監測慧眼溯源支撐。依托布設的環境監測網絡全年採集上萬組數據,通過“水質指紋”技術實現國控斷面水質波動快速溯源,噪聲自動監測點持續監控鐵路沿線聲環境,取得例行監測和監督性監測數據7000余個,為環境管理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二是加強源頭預防和風險防控。啟動化工園區突發水環境事件三級防控體系建設,兗州化學助劑產業園成功納入省級“一園一策一圖”試點,實現突發水污染事件高效響應﹔針對儲罐泄漏、危化品運輸等風險點,完成59個重點場所排查整改。創新“應急預案管理一張圖”模式,組織企業開展實戰演練﹔建立了危險廢物動態分類管理機制,全面推進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三是執法利劍精准出擊。依托“智慧監管系統”與“魯執法”平台,以“雙隨機、一公開”為總抓手,堅持排污許可“一証式”管理,強化“線上+線下”兩個現場的應用,推行“非現場執法+綜合查一次”模式,積極開展建設項目和礦井企業幫扶活動,開展水、大氣、土壤及固危廢執法檢查,第三方機動車檢驗機構及重型柴油貨車等移動源幫扶檢查,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污染源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違法犯罪以及第三方檢測機構數據造假行為。檢查重型柴油貨車 928 輛次,檢查企業301家(次),共計處罰160余萬元。

來源: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責編:賈曉宇、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