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十四五”山東生態環境質量連創紀錄

2025年10月30日08:52 | 來源:大眾日報
小字號

2024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35.5微克每立方米,比2020年改善23.2%﹔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79.1%,比2020年提升17個百分點,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連續2年位居全國前三

29日 ,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時期,我省堅持精准、科學、依法治污,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美麗山東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藍天更多,水質更好——這是近年來山東群眾的切身感受。幾組數據也印証了這一變化:2024年全省PM2.5平均濃度35.5微克每立方米,比2020年改善23.2%﹔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79.1%,比2020年提升17個百分點,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連續2年位居全國前三﹔全省人民群眾生態環境滿意度連續4年超過93%,位居全國前列﹔中央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山東連續5年獲得優秀等次。

“全省12家長流程鋼鐵企業全部實現超低排放,1.7萬家企業完成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引導42萬台國三及以下柴油貨車替代更新,累計完成農村地區清潔取暖改造978.5萬戶。”省生態環境廳廳長侯翠榮介紹,“十四五”期間,我省縱深推進治污減排,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對1.8萬余個入河(湖)排污口和2萬余個入海排污口實行規范化管理,新增城市污水處理能力約200萬噸/日,全省283條城市和縣城黑臭水體保持動態清零。扎實推進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全域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洋垃圾”實現零進口,累計完成3.53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和4.34萬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數量全國最多。

綠色低碳發展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我省聚力推進減碳降碳,創新實施“兩高”項目碳排放減量替代,全國碳市場3個履約周期參與企業數量和履約量位居全國首位,碳排放配額累計交易量約佔全國總量的1/4。同時,持續推進結構調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突破3.5萬家﹔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34億千瓦,佔全部裝機的53.4%、較2020年提高22.6個百分點,歷史性地超過了煤電﹔鐵路和水路貨物周轉量較2020年增長99%,實現4年翻一番。

生態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生態治理要用好系統思維。山東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100萬畝、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單元2750個,實現全域分區分類管控“一張圖”。出台全國首部陸海統籌的省級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在微山湖濕地公園建成北方地區首個生物多樣性體驗地,黃河三角洲國家自然保護區鳥類由建區時的187種增加到374種,成為享譽全球的“鳥類國際機場”。我們大力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累計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32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1個、美麗河湖5個、美麗海灣6個,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PM2.5平均濃度29微克每立方米,全年有望保持在35微克每立方米以內,歷史性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其他各項指標也都保持穩中向好態勢。”侯翠榮表示,下一步,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高質量完成各項指標任務,確保“十四五”圓滿收官,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張文婷)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