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生命最后一程”照護難題,山東率先為安寧療護定價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自然規律。當現代醫學已無法治愈疾病時,如何讓生命帶著尊嚴、舒適與安寧走向終點,成為一道嚴峻的社會課題。
山東在這場關乎生命質量的探索中邁出了關鍵一步——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出台了安寧療護收費標准,為這項長期處於模糊地帶的“暖心服務”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支撐和價格指引。

新聞發布會現場
在10月29日舉行的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衛生健康委主任、省中醫藥管理局局長馬立新介紹,這一突破性政策,是山東省在持續深化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省建設,應對“中度老齡化”社會挑戰中的一項關鍵制度創新。
從“無法可依”到“有標可循”,醫療服務短板待補
安寧療護,旨在為疾病終末期患者提供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關懷,控制痛苦和不適症狀,提高生命質量。然而,在過去,這項服務在醫療機構中常常面臨“做得越多、虧得越多”的窘境。
“沒有收費標准,許多服務項目就無法合理收費。醫護人員投入的大量時間和精力難以在價值上得到體現,這嚴重制約了安寧療護服務的開展和推廣。”山東省內一家三甲醫院的老年醫學科主任坦言,由於缺乏收費依據,許多醫療機構開設安寧療護病區的動力不足,即使開設了,服務內容和質量也難以標准化、規范化,導致大量有需求的家庭求告無門。
截至2024年底,山東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81萬,佔總人口的24.62%。龐大的老年人口基數,意味著對安寧療護服務的剛性需求正在急劇增長。
補齊這塊醫療服務體系的短板,已刻不容緩。
政策破冰,為“有尊嚴的告別”提供制度保障
在此背景下,山東省衛生健康委會同省醫保局的此次政策破冰,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這意味著,山東省的醫療機構在為終末期患者提供疼痛管理、症狀控制、心理安撫、哀傷輔導等安寧療護服務時,終於“有價可依”。該標准詳細規定了各項服務的收費項目與價格,使醫療機構能夠合法、合規地獲得收入,從而保障服務的可持續性和質量穩定性。
“這項政策出台后,我們開展工作的底氣更足了。”該主任表示:“它不僅在經濟上給予了支持,更重要的是從政策層面肯定了安寧療護的專業價值和社會價值,是對生命全周期關懷的重視。”
海報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一收費標准的建立,還與山東省的整體布局緊密配合。目前,全省正在實施醫療機構安寧療護病區提升項目,並安排專項資金給予獎補。數據顯示,山東省96%的縣(市、區)已至少設置了1處安寧療護病區。收費政策的落地,無疑為這些正在建設和發展中的病區注入了強勁的“造血”能力,將極大推動安寧療護服務的普及和規范化發展。
以小見大,折射醫養結合示范省的深層探索
率先為安寧療護定價,看似是一個具體的價格管理行為,其背后折射的,卻是山東省在構建“醫養結合”服務體系上的系統思考和深層探索。它體現了從“以疾病為中心”到“以人的整體健康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理念轉變。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馬立新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要“全力構建覆蓋城鄉、規模適宜、功能合理、綜合連續的醫養結合服務體系”。安寧療護正是這一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最后一環”,關乎生命的質量與尊嚴。
同時,這也展現了多部門協同破題的決心。衛生健康部門與醫保部門的聯手,打破了政策壁壘,共同為一項新興服務掃清了發展障礙,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體體現。
此外,山東還通過實施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創新引領縣項目、推動“五床聯動”試點等方式,多措並舉,全面提升老年健康服務能力。此次在安寧療護收費政策上的“先行先試”,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山東經驗”。(孫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