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

菏澤市牡丹區文苑學校:特色課程賦能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2025年10月23日16:06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10月17日,在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文苑學校周五下午的器樂課上,7年級學生張軒正和同學們一起排練《青花瓷》合奏,從簡單的單音練習到如今的完整樂曲,近兩個多月的時間,她已經能嫻熟地駕馭手中的鋼琴。“這學期我選擇了器樂課,每周都特別期待。”張軒說,特色課程讓她發現了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在牡丹區文苑學校,像張軒同學這樣在特色課程中找到樂趣的學生比比皆是。這一切,源於學校對特色課程體系的精心構建。

為了讓學生能夠根據興趣與發展方向進行清晰選擇,文苑學校將特色課程科學劃分為四大類別。藝術素養課程側重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與藝術表現能力﹔科技創新課程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與創新思維﹔體育健康課程旨在增強學生體能素質﹔人文實踐課程則注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與實踐能力。

“這四類課程如同四座通向不同風景的橋梁,讓學生能夠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自由探索。”學校課程負責人鄭彩霞表示,學校還建立了靈活的課程生成機制,如果師生有意向開設新課程可提交建議,學校會綜合考量后動態調整課程設置。

從插花到種植、從器樂到戲劇、從烹飪到扎染……33門特色課程幾乎涵蓋了學生發展的各個方面。“我們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校長呂春霞表示,學校建立了常態化的過程性考核機制,每周課程進行期間,均有相應的巡查與記錄,重點關注課堂組織、學生參與度及教學目標達成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每一門課程都能達到預期效果。

在文苑學校,特色課程不僅是技能的傳授,而是“五育並舉”的生動實踐。插花課程上,學生不僅學習花材識別、造型設計等技能,更在創作過程中陶冶情操,感悟自然之美與生命韻律﹔面塑課程不僅是“非遺進校園”的載體,更系統提升了學生的審美創造與色彩造型能力﹔校園種植課程將勞動教育與生命教育、科學探究深度融合,學生親歷翻土、播種、養護、收獲的全過程,在實踐中掌握種植知識,體會勞動艱辛與價值。“看著自己種下的種子發芽、長大,那種喜悅是無法形容的。”學生陳相儒說。

特色課程正悄然改變著學生的校園生活,受到了學生歡迎和家長認可。呂春霞說:“在此基礎上,學校將持續深化課程內容建設,加強師資培訓,探索建立更科學的課程評價與迭代機制,努力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特色課程品牌,讓每一名學生都健康快樂成長。”(郜玉華 李坤 鄭彩霞)

(責編:陳秋童、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