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

典型案例展播:促進生態環境根本好轉(16)| 全面推進美麗山東建設

2025年10月22日16:46 |
小字號

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遵循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推進美麗山東建設,奮力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省域篇章。全省各地積極行動,開展創新示范,打造美麗建設實踐樣板。現向社會充分展示各地美麗建設成果,推動形成人人參與、人人行動的生動局面。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建共享美麗山東,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二篇章:促進生態環境根本好轉

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賦能城市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青島市持續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聚焦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不斷提升綜合治理水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賦能城市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

聚焦體制機制,構建上下一體協同推進建設體系

一是緊抓體制建設,完善推進機制。打造“1+11+N”工作推進機制,以市級“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為引領,指導11個區市印發區市級實施方案,形成市級引領、區市共創的建設格局,在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及各類固體廢物等“N”方面統籌推進,全面開展“無廢城市”建設。

二是緊抓制度建設,健全要素保障。印發16類“無廢細胞”建設指南和標准,制定全省首個“無廢細胞”管理規程和市級“無廢城市”建設專家團隊,協同教育、文旅等部門出台建設保障措施,推進“無廢島嶼”建設,制定“無廢啤酒節”活動實施方案和“無廢供應鏈”建設指南,構建完善政策制度保障體系。

三是緊抓任務指標,確保建設成效。印發“無廢城市”建設指標和任務清單,從8個方面提出30項措施,確定60項任務指標和62項重點任務。運用數字賦能推動任務目標落實。截至目前,“無廢城市”建設任務指標和重點任務已分別完成30項和40項。

聚焦“三化”管理,提升固體廢物綜合治理水平

一是推進綠色轉型,推動源頭減量。打造國家級綠色工廠54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1家、綠色工業園區1家。推廣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等新技術應用面積達144萬畝。建成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點2.2萬余處,回收利用率達40%。累計創建“無廢細胞”876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為0.282噸/萬元,工業危險廢物產生強度為0.0079噸/萬元,居全國先進水平。

二是促進循環發展,實現資源利用。入選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節能環保產業集群入選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10家企業入選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規范公告企業,5個省級以上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秸稈資源化利用率達96%。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1%,連續六年超過70%。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為95.6%,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規范末端處置,守牢環境底線。規模以上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100%,病死畜禽集中無害化處理率100%。推動裝修垃圾分揀輕質可燃物協同焚燒。開展固體廢物衛星遙感排查,對全市6700余家單位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開展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區域性、集團化統一管理和“網格化”延伸服務,在省內創新開展危險廢物經營單位規范化管理和安全生產專項協同評估。

聚焦系統保障,全面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一是注重數字賦能,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建成青島市“無廢城市”智慧管理系統,實現任務指標數字化管理,基本構建危險廢物、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農業固體廢物數據一張網。打造“無廢細胞”建設和社會公眾參與平台,實現“無廢細胞”從申報、審核、公示、確認全流程數字化管理,以數字化賦能“無廢城市”建設。

二是注重項目示范,發揮典型性引領作用。編制“無廢城市”建設典型案例匯編,從經驗模式、典型做法等方面挖掘31個示范案例。打造廢舊家電回收處理一體化項目、500萬噸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工廠、廢舊輪胎循環利用項目等典型示范。將“無廢場景”首次融入第34屆青島國際啤酒節,在全國率先探索汽車制造領域“無廢供應鏈”建設,以示范打造推動“無廢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三是注重理念引導,構建立體化宣傳體系。發布“無廢城市”建設三大品牌形象,圍繞世界無廢日、六五環境日等主題開展線上線下主題宣傳活動110余場,開展“無廢城市”建設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等系列宣傳活動,與城市管理、交通運輸等部門開展黨建共建,推進黨建業務融合發展,凝聚各界力量,營造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無廢青島”建設氛圍。

來源: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責編:陳秋童、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