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 | 走近臨沂青年工匠柏建喜:從農家子弟到全國勞模

走近青年工匠
職業無貴賤 匠心自崇高
■ 柏建喜 山東臨沂
我是天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瓦工班班長。如果問我,這麼多年的光陰都去了哪兒?我會指著身邊拔地而起的樓宇說:它們,就是我青春的注腳。每一塊磚,每一抹灰漿,都記錄著我從一個普通農家子弟成長為全國勞模的心路歷程。

19歲初入工地時,我隻有一個朴素的念頭:干一行,就要愛一行、精一行。條件雖艱苦,但我仍省錢買專業書籍,在工友們休息時挑燈夜讀。我深信,光有力氣不夠,還得有知識。白天,我在腳手架上反復練習﹔晚上,我把理論知識一點點消化。放磚、鏟灰……這些動作,我每天重復幾百遍。
憑著這股勁頭,我成為班裡的技術骨干,參與建設的軟件產業園、華為大數據中心等項目榮獲多項全國大獎。每當看到這些凝聚著汗水的精品工程,我心中充滿自豪。
成長之路不會一帆風順。我曾參加省技能大賽,因經驗不足僅獲第十四名。那次失利像一盆冷水澆醒了我——工匠之路,沒有捷徑可走,唯有不斷學習。回去后,我勤加思考、刻苦練習,不斷提高砌筑牆體的垂直度和平整度。2021年,我踏上第七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砌筑工決賽賽場。當裁判宣布我最終奪冠時,我感覺,那些與嚴寒酷暑為伴、與磚牆為伍的日夜值了!
榮譽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公司成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我們針對施工難題搞發明、做改良,研發的“狹小空間螺栓安拆裝置”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幾年來,團隊取得多項國家專利和工法成果,工作室還成為全國首批“交通建設產業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
從手握磚刀到站上宣講台,我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大家,職業無貴賤,匠心自崇高。作為一名新時代產業工人,我將繼續用汗水和智慧,為時代的大廈添磚加瓦,用實際行動詮釋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這就是我對青春最好的回答。(本報記者 王 者採訪整理)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10月16日 12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