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展播: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14)
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遵循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推進美麗山東建設,奮力譜寫美麗中國建設省域篇章。全省各地積極行動,開展創新示范,打造美麗建設實踐樣板。現向社會充分展示各地美麗建設成果,推動形成人人參與、人人行動的生動局面。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建共享美麗山東,為美麗中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五篇章: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發揮綠色稅收職能作用
助推濱州綠色低碳經濟高質量發展
濱州市稅務局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落實全面推進美麗山東建設實施意見,以注入發展新動能、搭建管理新模式、構建共治新局面為目標,充分發揮綠色稅收杠杆調節作用,推動上下聯動、內外協作,全力助推濱州綠色低碳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強化征管,搭建稅制管理新模式
(一)建台賬,強化基礎管理。持續優化綠色稅收征管模式,建立“征前信息比對、征中稅源控管、征后復核閉環”稅收治理機制。對1470戶環保稅納稅人設立台賬,實行“一戶一檔”精細化管理,將排放污染物種類、地點、行業、計量設施等情況錄入台賬,核實稅源信息疑點數據132條並整改到位。
(二)細比對,實現動態管理。獲取全市排污許可証信息2941條,與企業近五年申報入庫數據精准比對,篩選有排污許可証但未申報環境保護稅的疑點數據1307條,經向生態環境部門函詢並進行實地核實,識別確認562條環境保護稅稅源信息,並提醒納稅人按規定申報納稅,提升了動態管理水平。
(三)強監控,嚴格精細管理。助力“生態濱州”攻堅突破行動,在“有力有序降碳、全面深入減污、更高質量擴綠”上持續發力,將全市一般性粉塵(氣)申報明細與在建工程項目匹配分析,實施施工揚塵環保管理,鼓勵在建工地推進綠色施工,通過源頭治理減少揚塵污染,2024年全市一般性粉塵(氣)環保稅同比下降54.12%。
二、多方協作,構建稅收共治新局面
(一)建章立制,齊抓共管。建立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優化涉稅信息傳遞流程,夯實稅收共治基礎。積極爭取市政府印發《濱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加強綜合治稅工作的通知》,明確生態環境部門每年1、4、7、10月的10日前,向稅務部門提供上一季度排污許可、環保處罰、污染物排放數據等涉稅信息。
(二)精誠共治,良性互動。持續加強部門協作,依托數據共享平台,引入第三方監測機構精准監控,構建內外信息縱橫貫通、上下聯動、精誠共治的征管協作機制。2024年全市共交互傳遞環境保護涉稅信息6349條,同比增長31%,實現征管全過程監控、信息全要素共享、部門間良性互動。
(三)以數治稅,防范風險。牢固樹立“以數治稅”理念,建立信息共享比對復核常態化工作機制,拓展數據共享廣度和分析研判深度。對生態環境部門傳遞的6349條數據信息與納稅人申報數據進行逐項比對,重點關注排污監測報告、排放濃度等情況,識別疑點數據564條,輔導納稅人逐項整改,補繳入庫稅款及滯納金合計296.73萬元,切實防范風險,堵塞漏洞。
三、以稅促治,注入綠色發展新動能
(一)多維宣介,引領企業轉型升級。利用“線上+線下”“通用+定制”雙渠道,借助“雲直播”“新稅·星光學堂”等載體,積極向納稅人宣傳綠色稅收相關政策,引導和鼓勵重點稅源企業提升環保意識,加大技改投入、設備更新,助推綠色稅源“生根發芽”。自2018年環境保護稅法實施以來,2024年度環保稅納稅人數量較“費改稅”之初增長了1.46倍,入庫稅額較改革初期同比下降36%,“一升一降”彰顯了綠色稅制對環境保護的積極影響。
(二)杠杆調節,加強再生能源利用。發揮綠色稅制杠杆調節作用,引導企業優化產業結構,加強綠色再生能源利用,走綠色發展之路。如魏橋創業集團利用紡織、鋁電廠區屋頂建設137兆瓦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每年約發電2億度,節約標准煤3萬噸,減少碳排放20萬噸,能源結構更加環保﹔濱海皮業公司引進5000噸/日綜合廢水處理工程項目,有效減少環境污染。
(三)減稅降費,激發企業發展活力。不折不扣落實優惠政策,成立“青立方”團隊深入企業生產一線,響應納稅人訴求,推出“全流程”“個性化”“一攬子”集成式服務舉措,提升企業減排優排意識。2024年共計317戶納稅人享受低標排放優惠政策,減免環境保護稅6199.75萬元﹔向風力發電企業精准推送稅收優惠政策121次,助力構建節能高效、多能互補的能源供給體系,形成企業、社會、生態三贏的良好局面。
來源:山東省生態環境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