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理論實踐

為何大學要辦好勞動課

馮業棟
2025年10月10日10:3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洗菜、擇菜、切菜、炒菜……跟著食堂師傅學烹飪,或者向同學們“露一手”、分享自己的家鄉菜,成為重慶大學學生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近年來,不少高校把勞動教育和各類實踐課程置於更加重要的位置,創新形式、貼近生活,開出不少受學生追捧的“網紅課”。

我國自小學起就開設勞動教育課,大學生已具備基本勞動技能,為何大學還要繼續開展勞動教育?作為人的根本實踐方式,勞動不僅創造價值,更能實現人的自我發展,是需要終身學習的課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和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作為高校,必須擔負起勞動教育的職責使命,把勞動課開足開好,為青年學生成長成才打牢基礎。

勞動教育不隻傳授生活技能,更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高校立足自身學科特色和課程體系,構建專業理論和勞動實踐相融互促的培養模式,才能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重慶大學充分發揮工科優勢、深化產教融合,實施“頭部企業”工程,將實踐中的真問題、真需求融入專業教學和勞動教育。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長了知識、練了本領,提升了綜合能力,有助於增強今后在就業市場的競爭力。

勞動教育既有提升實踐能力的作用,也有涵養品德、凝心鑄魂的功效。每到寒暑假,各類返鄉、助農、調研等實踐活動,也是勞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這些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對鄉土、對祖國的熱愛,涵養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重慶大學組織學生參與傳統助農活動的同時,鼓勵學生通過短視頻平台直播幫助鄉親們帶貨,不僅讓學生增加了新的技能,也點燃了學生奉獻鄉村、投身公益的熱情。重慶大學物理學院建設物理探索科技館,讓大學生全流程參與內容講解、展館維護、展品設計等工作,在投身公益科普中培養公共意識、奉獻精神。做好勞動教育,必須用好社會大課堂,為學生們打開廣闊天地。

在校園文化中營造勞動氛圍,能夠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行為和品格。重慶大學結合學雷鋒紀念日、植樹節、勞動節、國際志願者日等時間節點,開展“公益勞動月”“校園集中實踐活動日”“廚藝大賽”等多種形式的勞動實踐活動,發掘和宣傳師生身邊的勞動模范,特別是默默奉獻的普通勞動者的事跡,在校園中樹立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文化風尚。將勞動教育全面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崇尚勞動的濃厚氛圍,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從內心深處尊重和熱愛勞動,增進對勞動人民的感情。

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勞動教育的價值沒有削弱,反而更加凸顯。高校緊密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健體、以勞益美、以勞促創,才能更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更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

(作者為重慶大學黨委副書記)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0日 05 版)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