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晒“十四五”法治建設成績單:結案超千萬件、助企修復信用65萬條

10月9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山東省委依法治省辦副主任、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楊增勝介紹了“十四五”以來山東在全面依法治省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一系列扎實的數據顯示,法治正成為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堅實保障。五年來,山東省司法廳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建設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斷增強。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這一理念在山東得到了生動實踐。楊增勝介紹,山東已連續四年入選全國營商環境最好的十個省份,其中法治環境指標尤為亮眼,位居全國前列。
這背后是一系列扎實的舉措:修訂《山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山東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印發實施《關於加快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若干措施》,並開展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法規規章政策清理,從制度源頭上破除制約企業發展的障礙。
在執法層面,山東部署開展了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和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直指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企業痛恨的執法痼疾。同時,創新打造“民事無憂·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務品牌,聚力“高效辦成一件事”,提升政務服務法治化水平。
市場退出機制的健康與否也是營商環境的重要標尺。五年來,山東法院充分發揮破產審判的挽救與出清功能,依法審結各類破產案件9942件,為困境企業提供了再生通道,也為市場良性循環清了障礙。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山東開展的“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信用修復”專項行動,如同為企業進行“信用療傷”,五年來已指導幫助16.8萬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65萬條,極大地緩解了企業因信用問題帶來的發展桎梏,重燃了市場活力。
在司法審判方面,“十四五”期間,山東法院共受理審判執行案件1063.4萬件,結案1016.2萬件,位居全國前列。檢察機關辦理公益訴訟案件3.3萬件,發出檢察建議2.76萬件,提起訴訟2481件,司法質效與公信力持續提升。
在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方面,山東連續四年入選全國營商環境最好十大省份。五年來,依法審結破產案件9942件,通過“信用修復”專項行動幫助16.8萬家企業修復信用65萬條,有效激發市場活力。
立法保障也更加精准有力。全省共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規330件、政府規章260件,建立立法快速響應機制,推進“小快靈”立法,如《關於確定有關項目用海審批權限的決定》僅用4條條文即解決審批難題,凸顯立法實效。
法治政府建設扎實推進。五年來全省共受理行政復議案件13.61萬件,2024年達4.56萬件,較2021年增長170%,行政復議已成為化解行政爭議的主渠道。
在社會治理方面,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網絡、熱線“三大平台”累計提供服務818.3萬件次,覆蓋法律咨詢、公証、調解、法律援助等多個領域,法治社會基礎不斷夯實。
涉外法治也邁出堅實步伐。“十四五”期間,山東設立涉外法治協調小組,審結一審涉外民商事案件3572件,辦結國際司法協助案件2169件,構建起覆蓋省市縣三級的國際貿易摩擦預警機制。
楊增勝表示,下一步山東將高標准謀劃“十五五”時期全面依法治省工作,繼續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法治支撐。(孫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