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山東以一流法治環境護航高質量發展
山東連續四年入選營商環境最好10個省份

記者今天(10月9日)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四五”時期,山東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推進涉外法治建設,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山東連續四年入選營商環境最好10個省份,其中法治環境位居全國前列。
省委依法治省辦副主任,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楊增勝介紹,“十四五”時期山東省在全國率先開展省級層面法治建設綜合評估和動態監測,法治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斷增強。深入開展黨政主要負責人述法工作,領導干部“頭雁”效應有效發揮。扎實開展法治建設實地督察,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創新開展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重點項目工作,推出重點項目333項,相關縣(市、區)聚焦汽車、新材料、海上風電、軸承等產業,優化涉企法治服務,助推了當地特色產業的健康發展。
山東省牢固樹立“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理念,積極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修改山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小企業促進條例等,印發實施《關於加快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若干措施》,開展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法規規章政策清理,破除制約企業發展的制度性障礙。聚力“高效辦成一件事”,創新打造“民事無憂·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務品牌。部署開展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和涉企行政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等執法突出問題。充分發揮破產審判挽救和出清功能,5年來依法審結各類破產案件9942件。開展“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助力企業信用修復”專項行動,指導幫助16.8萬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65萬條。
山東省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高質量立法保障高質量發展。5年來,全省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規330件、政府規章260件。山東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促進條例、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辦法等改革亟須、民生所盼的法規規章頒布實施。建立立法快速響應機制,積極推進“小快靈”立法。今年山東省出台的《關於確定有關項目用海審批權限的決定》,僅用4條就解決了用海審批權限問題,為新型項目用海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更具針對性、實效性的法治保障。
山東省堅持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推動政府行為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加強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管理,鄉鎮(街道)合法性審查實現全覆蓋。加大重點領域執法力度,持續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開展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5年來全省共受理行政復議案件13.61萬件,其中2024年度受理4.56萬件,同比2023年增長66.4%,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有效發揮。
山東省堅持一體推進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務、法治人才培養。組建山東省國際貿易摩擦法律服務團,建立25家應對國際貿易摩擦工作站,構建覆蓋省市縣三級的國際貿易摩擦預警工作機制。完善涉外司法標准和程序,深入實施涉外審判精品戰略,5年來審結一審涉外民商事案件3572件、辦結國際司法協助案件2169件。積極搭建涉外法律服務線上線下平台,探索推進中央法務區涉外法務區建設,涉外法律訴求對接更加優化。(戴玉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