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從“有”到“優”,滅菌乳新規落地

復原乳退場,山東乳業期待“上桌”

2025年10月09日09:06 | 來源:大眾日報 03版
小字號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准 滅菌乳》第1號修改單,9月16日起,我國生產滅菌乳只能以100%生乳為原料,不再允許使用復原乳﹔使用復原乳生產的乳品不得標注“純牛(羊)奶”或“純牛(羊)乳”。

作為畜牧業大省、奶業大省,山東生乳產量多年居全國前列。由於此前極少使用復原乳加工滅菌乳產品,眼下,隨著新規為純牛奶“正名”,行業競爭的核心被重新錨定於優質奶源與供應鏈能力,這為坐擁產量優勢的山東提供了難得的突圍契機——如何將政策紅利轉化為產業升級的真實動力,成為擺在本地乳企面前的關鍵課題。

新規落地,復原乳難覓

“這次新規修訂僅針對滅菌乳,也就是常見的常溫純牛奶(以下簡稱純牛奶)。”近日,濟南市市場監管局食品流通處工作人員武可昕與兩位同事一起,對市場上的乳制品進行例行查驗。

“新規要求9月16日起不得再生產,但對銷售環節沒有作要求。所以,9月15日及之前生產滅菌乳添加復原乳並不算違規。等到這些奶的保質期一過,市面上不受新規約束的滅菌乳就會被自然地‘代謝’掉。”武可昕說,“如果消費者想自查,一看產品名是不是帶有‘純’字,二看生產日期,三看配料表是否隻有生牛(羊)乳。”

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韓榮偉介紹,復原乳則由奶粉加水復原而成,與巴氏奶和純牛奶相比,因為經過兩次熱處理,活性蛋白含量有所下降,一些熱敏性營養素有所流失。

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院長王中華表示,奶粉和生乳的主要營養成分差不多,“生乳在噴粉過程中,會損失一些短鏈脂肪酸,但損失的量微不足道。”

記者走訪濟南多家商超發現,除標明以復原乳為原料的調制乳或乳飲料,含有復原乳的純牛(羊)奶產品已難覓蹤跡。超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從銷售數據上來看,巴氏奶更受消費者追捧。

“不同的乳品有不同的價值,這取決於使用場景和消費預期,消費者可根據自身需求選購。”武可昕說。

終端價格受影響甚微

乳業新規落地,表面上看是一次產品定義的“細則修改”,實則是把長期圍繞復原乳的認知對立再一次擺到明面上。

一方認為,復原乳是萬能百搭的“經濟適用奶”,方便、易運輸且經濟實惠,能靈活補充市場、降低短期成本﹔另一方則認為,我國生乳產量已處於世界前列,不再需要復原乳來充當生乳的替代品,而且出於保護本土奶農的考慮,也不提倡進口國外低價的奶粉原料。

“復原乳是早年我國乳業發展不平衡的‘無奈之舉’。如今,國內奶源充足,生乳價格明顯下降,企業失去了使用復原乳替代生乳的成本驅動力。這次的新規,就是要從國家層面厘清純牛奶和復原乳的界限。”韓榮偉表示,新規的最大意義在於消費知情權的回歸。

“據我們調研,山東幾乎沒有乳企使用復原乳加工滅菌乳產品,因此受沖擊很小。”韓榮偉預測,目前生乳價格處於較低位,價格不會出現明顯波動。

經確認,省內兩家知名乳企——濟南佳寶乳業與泰安亞奧特乳業均不使用復原乳加工純牛奶產品。他們稱“完全不受新規影響”。

對於曾採用復原乳生產純奶的乳企,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其轉型關鍵在於供應鏈與品控體系的調整,需建立生乳採購、冷鏈儲運及快速檢測能力,並強化原料溯源。不過,由於無需大規模更換產線或報廢設備,這部分新增成本對終端價格的影響甚微。

山東乳企能否借勢而起

受市場供強需弱影響,國內生乳價格長時間低位運行。來自山東省畜牧獸醫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山東生乳均價約3.06元/公斤,跌至8年來低位。

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教授張娟認為,山東幾乎每個地級市都有乳企,各自為戰,靠著本地市場,進入了一種“能生存,但難做大”的境地。

在韓榮偉看來,禁用復原乳,短期內,沖擊不可避免。對於個別依賴復原乳的企業來說,將面臨生產線調整甚至停產﹔而如伊利、蒙牛等在山東設廠的龍頭企業,憑借自有牧場和合同牧場體系,抗風險能力更強,但收購成本壓力必然加大。

長期看,這是催動奶品升級的契機。新規倒逼乳企回歸生乳,有望擴大生乳需求量,提升生乳價格,恢復奶農合理利潤。

專家認為,借著新規的東風乘勢而起,山東還要直面三道必答題:第一,如何穩住生乳供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山東省奶牛存欄59.5萬頭,同比減少19.7%。若沒有穩定的合同收購和政策托底,上游可能出現動蕩。

第二,如何承擔改造成本?部分中小企業缺乏冷鏈、檢測與直採能力,轉型代價不小。專家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引導企業及機構共建採購及冷鏈聯盟、檢測服務外包等,降低單家企業投入壓力,提升供應鏈穩定性。

第三,如何打造品牌溢價?山東有“奶業大省”之稱,但在品牌建設層面不如內蒙古、新疆等地區。把新規的政策優勢轉化為市場故事,進而打造齊魯鮮奶品牌矩陣,是下一步的關鍵。

“山東應在這輪調整中率先探索,比如,扶持大牧場、整合中小戶、完善價格監測和補貼機制、推動信息透明等,實現從養殖端到消費端的全面升級。”韓榮偉表示。(王鶴穎 張梁)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