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

大數據主動發現,多事項一鍵聯辦

東營民政系統讓大數據為困難群眾跑腿

2025年10月09日09:12 | 來源:大眾日報 02版
小字號

東營市墾利區郝家鎮大務村的徐女士,近期因突發重病產生大額醫療支出。東營民政系統的“智慧救助”綜合服務平台,通過醫保結算數據自動比對,立即觸發大額醫療支出預警,並將此信息推送至墾利區民政部門。郝家鎮民政協理員立即入戶核實,通過山東通掌上協理端上傳材料。隨后,鎮民政工作人員在“智慧救助”平台直接審核辦理。足不出戶,徐女士就完成了臨時救助申請。

“救助有速度、服務有溫度。”東營市民政局副局長張興軍表示,東營以數字化改革為抓手,推動社會救助從“被動申請”向“主動發現”,從“人工跑腿”向“數據跑路”,從“多頭辦理”向“一網通辦”轉型,讓困難群眾第一時間得到救助。

“智慧救助”綜合服務平台,匯集東營12個部門46類數據,對家庭人均收入驟降、醫療支出超閾值、教育負擔過重等風險情形設置智能預警規則。風險一旦發生,系統自動預警。同時,平台整合民政、教育、人社、住建等多個部門的救助資源,將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14項高頻救助事項納入“智慧救助”平台,打通部門間數據接口,推動教育補貼、就業幫扶等8類救助政策與基本生活救助一鍵聯辦。困難群眾無需重復提交材料,即可享受“組合式”救助。

大數據進行監測的同時,東營民政系統還組建了由專業社工、村(社區)網格員、救助協理員構成的“熒(營)光行”主動發現隊伍,按照“15分鐘服務圈”劃分網格,對轄區內的獨居老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開展“拉網式”摸排。

近日,廣饒縣花官鎮楊王村社會救助“微網格”隊員李紅梅在走訪中發現,村民王強(化名)的兒子因血友病多次住院治療,僅2024年就產生醫療費用62萬余元。李紅梅立即將王強家庭情況上報鎮民政辦。鎮民政辦工作人員主動上門核查情況,不但為王強辦理了低保,還為其申請了急難專項救助,總救助額度14.56萬元。

幫辦代辦,實現困難群眾“零跑腿、全程幫”。東營在村(社區)設立救助服務點,由網格員擔任幫辦代辦員,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提供上門收材料、全程代申請服務。近日,利津縣明集鄉民政辦通過動態監測預警機制發現,明集村低保戶郭新洋符合低保轉特困救助條件。隨后,幫辦代辦員索麗麗上門服務。因郭新洋無法操作智能手機,索麗麗幫其通過“愛山東”App完成申請提交。

“除線上受理外,線下受理也更省心了。”東營市民政局社會救助科科長魏峰說。東營在鄉鎮(街道)設立“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綜合服務窗口,推行首問負責、限時辦結制度。同時,東營取消收入証明、財產証明等“循環証明”,改為“一紙承諾+數據核驗”。申請人隻需提交一份基礎材料,工作人員即可通過平台自動比對信息、匹配政策,實現“一窗受理、一網通辦”。對因病因災等突發困難家庭,實行“先救助后補材料”,確保困難群眾及時得到救助。

“東營將深化智慧救助建設,拓展救助服務場景,提升救助治理效能,為困難群眾托底,為社會救助領域數字化轉型貢獻東營經驗。”東營市民政局局長張鋒表示。(戴玉亮)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