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場青睞,老商圈繁榮,濟南槐蔭區商業“虹吸效應”初顯
百年商脈煥新,消費活力涌動

“十一”長假期間,濟南市槐蔭區各大商圈供銷兩旺。10月1日—6日,銀座和諧廣場、華聯商廈、弘陽廣場、宜家、麥德龍、迪卡儂等6家主要商場接待顧客116.5萬人,與去年基本持平,銷售額約1.13億元,同比增長6.2%。
新老商圈共生 商業圖景擴容
槐蔭商業圖景正迎來新一輪擴容。今年年底前,槐蔭區還有3家新商場開業。10月7日,位於濟南市槐蔭區經十路北側、臘山河東岸的龍湖濟南西城天街,工人們正在進行外立面整修和內部裝修,沖刺10月31日開業。京東電器連城廣場店、百聯奧特萊斯二期也在緊鑼密鼓地准備開業。其中,龍湖濟南西城天街商業面積15萬平方米、百聯奧特萊斯一期、二期總計13萬平方米,為各自體系內山東最大單店﹔京東電器則為槐蔭首店。
此外,槐蔭區還有多家商場在建或已簽約:萬象裡、萬象匯、京東Mini Mall、銀泰百貨、合生匯、槐蔭萬達廣場購物中心等。其中,前5家都是濟南首店,槐蔭萬達廣場購物中心商業面積31.8萬平方米,將是山東規模最大的第四代萬達廣場。
一方面,新項目規模大、首店多﹔另一方面,老商場保持了活力。銀座和諧廣場銷售額連續3年增長近30%,剛剛迎來開業30周年的華聯商廈集團連續多年躋身“中國商業零售百強”,弘陽廣場銷售額連續3年增長超20%,麥德龍今年1—9月份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10.6%。
“交商文旅”融合 旅客游客變顧客
槐蔭為何受到新商場青睞,又如何保持老商圈繁榮?
眼下在建的萬象裡、萬象匯,一個在西市場旁邊、一個在銀座和諧廣場對過,都在緯十二路上,相距隻有2公裡。“西市場、和諧商圈成熟,且都在地鐵線上,周邊居民密集、交通方便,客流有保障。”來濟南簽約的華潤萬象生活華北區副總經理邵丹丹說。“我們經過慎重比選,西客站片區人口是淨流入的,且交通非常方便。”合生匯相關負責人考察了濟南多處地方,最后選擇了濟南西站附近。
槐蔭區商務局局長王左矞說,槐蔭區2023年明確商圈發展規劃,聚焦“三圈兩帶”(和諧商圈、華聯商圈、西客站商圈,緯十二路消費帶、經十西路汽車產業帶)引進商業項目,不搞遍地開花。招引商場的定位,不是僅滿足本地居民消費,而是一定要用好槐蔭的交通優勢,進行“交商文旅”融合,讓旅客、游客變顧客,並吸引濟南都市圈居民來槐蔭購物。
的確,濟南西站日均客流10萬人次,最高單日客流18萬人次﹔槐蔭還有2個高速公路口、4條地鐵線路,交通優勢明顯。如何讓旅客在等車間隙、辦事之余的一兩個小時裡去商場逛一圈?商場有沒有特色很關鍵。首店,無疑更能讓消費者感到新鮮。
提起“首店”的吸引力,槐蔭區商務局四級調研員王瑩講了兩段親身經歷:2017年宜家作為濟南首店開業時,區政府專門為其批了3個臨時停車場,在宜家餐廳吃飯排隊要40分鐘。今年8月蘇寧易購Pro超級旗艦店開業,同樣顧客盈門,開業3天賣了1800萬元。
山東國際會展中心距濟南西站4公裡,展陳面積10萬平方米,體量為濟南黃河南岸最大。槐蔭區積極拉展、策展,去年承辦展會85場,佔濟南全市展覽次數的一半以上,接待客流300多萬人次。為了最大限度接住會展客流,槐蔭去年組織17家酒店成立“會議酒店聯盟”,錯位競爭、互相引流。他們接“展”的同時也辦“會”,去年全區承接學會、年會530余場,帶動周邊消費近5000萬元。
打造消費新業態 區域虹吸效應初顯
穿行西客站片區,最醒目的建筑是“一院四館”,即山東省會大劇院、濟南市圖書館、濟南市文化館、濟南市美術館、山東省科技館,這裡成為濟南文化設施最集中的區域之一。槐蔭大半新商場都布局在“一院四館”附近﹔各商場也善打文化牌,與“一院四館”深度聯動。比如弘陽廣場今年舉辦了贊萌露比快閃店、唐歌遙藝術裝置展、萬物皆可手帳節等6場市集、專題展,還聯合濟南市圖書館市民夜校推出“夜校+夜宵”優惠,攜手市文化館舉辦武林大會等。弘陽廣場總經理賀璽介紹,各市集、專題展期間,客流量同比提升20%,銷售額同比提升25%。
老商場也不掉隊,借助模式創新、業態升級保持活力。印象濟南泉世界豐富夜經濟、文化節慶活動,今年暑期最高單日客流突破13萬人次﹔宜家開起了瑞典風味餐廳,有效對沖家居市場的不景氣﹔麥德龍則靠拓展團餐原料供應、強化獨有競品和自有品牌商品優勢,今年1—9月銷售額同比上升了10.6%。銀座和諧廣場今年啟動了14年來規模最大的改造規劃,將引入新中式茶飲、流量水吧、時尚生活館等年輕業態﹔華聯商廈集團主打精耕細作、提高“社區黏性”,今年在原有41項對客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再推出10項新服務,保持了穩健擴張態勢。
從數據上看,槐蔭商業對周邊區域的“虹吸效應”已初現端倪。據槐蔭區商務局統計,今年1—8月份,百聯奧特萊斯、宜家、弘陽廣場的濟南市外客流分別佔比15%、16%、8%。
汽車是槐蔭零售業的“大頭”,槐蔭區的汽車年銷售額佔濟南全市的接近一半。槐蔭從2023年起連續3年推出區級車補,舉辦車展及“汽車寵粉節”等活動。無影山中路濟南魯鷹豐田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市場經理李陽說,槐蔭區現有100多家汽車銷售企業,覆蓋95%的汽車品牌,品牌全、好車多、補貼同等待遇,吸引了泰安、德州、聊城等周邊城市的消費者,目前濟南市外客戶佔比2成左右。
今年1—8月,濟南市槐蔭區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215.8億元,居全市第2位,成為“消費強區”、濟南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重要一極。
“槐蔭商業植根於老商埠的百年商脈,得益於濟南市‘西興’戰略。繁榮商業,落實了促消費部署,還促進了其他產業發展。”一直關注著槐蔭區域經濟發展的山東財經大學中國經濟研究院教授董彥嶺說。
目前,槐蔭正在打造“433”現代產業體系,即以醫養健康、集成電路、高端數控機床與機器人、專用裝備4大產業為龍頭引領,以汽車消費、文化旅游、商務會展3大產業為特色品牌,以人工智能、生命科學、低空經濟3大產業為未來賽道。董彥嶺認為,商業繁榮就是中間那個“3”,它好比一個關節樞紐,以產業發展、人口導入作支撐,又反過來提升了城市的煙火氣、便利性、品質感,有利於進一步吸引人才、推動產業發展。在槐蔭,“工商文旅”融合發展、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正在形成。(楊學瑩 孫業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