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魚一村:一湖碧水好“豐”景
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桓台縣起鳳鎮境內的馬踏湖素有“北國江南、魚米之鄉”譽稱。曾經一段時間,工業化進程造成湖區濕地萎縮、生態功能退化等問題。如今,經過桓台縣對馬踏湖開展生態“治理+修復”,這裡已成為國家濕地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
水變綠了,景變美了,起鳳鎮魚一村依托優質濕地生態資源,推動鄉村旅游與綠色農業深度融合,開發出一系列水生態體驗項目,吸引游客紛紛前來感受自然與人文相融的水鄉韻味。當地特產如蓮藕、鴨蛋、荷花酥等,也從尋常食材成為具有文化意義的旅游商品。

魚一村美麗的荷塘下孕育著美味的馬踏湖鮮藕
在這一轉變中,村民鞏曰志的生活也悄然發生著變化。作為在馬踏湖邊長大的地道湖區人,他熟悉這裡的每一處水灣與荷塘。眼見家鄉日漸美麗、游客日漸增多,鞏曰志在村口開起一家專賣湖區特產的小店,一邊經營著藕塘,一邊做著小生意,日子忙碌而踏實。
走進他的小店,仿佛置身於小型馬踏湖文化生態館。在“湖鮮手信區”,以獨具特色的烏篷船造型陳列著鴨蛋、白蓮藕粉等湖區特產,還有一件件以湖草精心編織的草編工藝品。無論是玲瓏小巧的收納籃,還是頗具水鄉風味的裝飾擺件,都散發著自然的湖區韻味。
從傳統漁民到小店店主,始終不變的是鞏曰志對湖區的深厚感情和喜愛。“我們馬踏湖的藕又脆又甜,生吃、燉湯都是一絕!”說著,鞏曰志拿起一段剛出泥的鮮藕,捧在手裡,樂在臉上。“這些純天然的鮮藕保質期很短,必須想辦法趕緊銷出去,不然很快就會爛掉。”

把湖區特產推薦給顧客,鞏曰志總是樂此不疲
近年來,為了幫助像鞏曰志這樣的鄉親們把特產變成致富的路子,起鳳鎮大力發展白蓮藕特色產業,除了靠集體的力量開拓市場,還開發和推出藕粉等更多加工產品,不僅有效消化了產能,並且提升了附加值,讓特色產業逐步轉化成為了鎮域支柱產業。與此同時,桓台縣煙草公司也依托村裡的零售客戶助力湖區土特產銷售。他們幫助客戶建設“鄉村振興示范店”,不僅指導店面設計,還提供直播帶貨、網店運營等上門培訓,把村裡的小店變成展銷特產的平台。此外,物流快遞企業把業務下沉到藕塘邊,鮮藕出水立即用保鮮箱封裝,一刻不停發往消費者手中。

新的銷售方式為特產走出湖區找到新的路子
“現在銷售問題根本不發愁,我只要專心種藕、做草編、賣貨就行了。”鞏曰志笑著說。“今年我種的八畝藕田還沒開挖就預訂了一大半,光線上就賣了三千多斤。草編小件也特別受歡迎,收入比以前高出不少!”
夕陽西下,湖面上泛起粼粼金光,結束了一天的忙碌,魚一村的傍晚安靜而悠閑。鞏曰志說,他和鄉親們能安安心心過日子、做買賣,多虧了湖區生態好了,多虧了鄉村振興政策好了,他們也將愛護好、運用好這片世世代代生活的水域,讓家鄉更美,讓生活更好。(翟天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