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

泰安稅務:稅惠助力企業轉型 共繪綠色生態圖景

2025年09月15日14:55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作為黃河下游重要節點城市,泰安市肩負著流域生態治理重任。泰安市稅務部門錨定“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目標,將環境保護稅、水資源稅等綠色稅種轉化為政策動能,通過“多稅共治”、部門聯動、精准服務等措施,讓稅惠紅利賦能企業轉型,讓生態底色托起流域發展,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注入稅務力量。

多稅共治激活力 產業轉型向綠行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改善,核心在於引導產業從“被動減排”轉向“主動治污”。泰安市稅務部門將綠色稅種“擰成一股繩”,構建“多稅共治”治理體系,以政策疊加效應撬動傳統產業轉型,讓黃河支流沿岸的生態“蝶變”落地生根。

在寧陽縣海子河濕地公園,水清岸綠,游人漫步。然而幾年前,這裡還是一條散發著異味的黑臭河道。生態“蝶變”的關鍵,在於沿岸企業與稅務部門的同頻共振。

作為海子河畔的綜合性產業基地,山東恆信高科能源有限公司曾面臨“污染高、轉型難”的困境。在環境保護稅“多排多繳、少排少繳”的調節下,企業主動投建生化處理、中水處理系統,使廢水經處理后達工業用水標准,實現循環利用,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兩年減免環保稅、水資源稅超60萬元,這些資金反哺技改,形成‘治污—減費—升級’的良性循環。”該公司副總經理王來發介紹。

在恆信高科的帶動下,寧陽化工產業園的30余家企業紛紛加大環保投入。寧陽縣稅務局順勢推出“化工綠動力”服務方案,通過“政策解讀+實地考察+上門輔導”,為企業定制優惠清單:環保設備可抵增值稅進項,減排享環保稅減免,水循環降水資源稅。在多重利好下,園區企業實現從“要我環保”到“我要環保”的轉變,海子河水質改善也為黃河流域筑牢“支流防線”。

部門聯動筑屏障 協同共護黃河安

泰安市稅務部門主動打破部門壁壘,聯合生態環境、工信、自然資源等部門,構建“信息共享、政策協同、監管共治”機制,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織密“協作網絡”。

新泰市魯中環保產業園智能涂裝車間內,機械臂精准噴涂,有機廢氣經處理后達標排放,這是山東神力起重機械有限公司的綠色場景。“剛上第二條生產線時,‘小稅滴’服務隊就上門了,講環保稅申報,推‘環保服務外包優惠’。”該公司經理張均科說,依托園區“綠島”共享服務,企業環保投入減少30%。

這背后是新泰稅務與環保、工信等部門的深度協作:通過稅收大數據動態標記“兩高”與“綠色轉型”企業清單,組建“綠色稅收專班”,提前測算減免空間。2024年以來,新泰市稅務局已為26家轉型企業提供定制服務,幫助企業享受優惠超1.2億元。

作為黃河下游重要蓄滯洪區,東平湖生態直接關系流域安瀾。東平縣梯門鎮東溝流設施農業片區溫室大棚內,五彩椒苗長勢正旺,瓜秧等廢棄物被統一運至東平光大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經焚燒轉化為清潔能源,實現“尾菜日產日清”。“170多萬元環保稅減免給了我們治污信心。”該公司財務負責人張女士表示。東平縣稅務局聯合生態環境部門梳理優惠政策,定制“紅利賬單”,開展“一對一”輔導,確保政策精准落地。

精准服務守航向 合規護航綠色路

綠色稅制落地,既需政策激勵“加法”,也需規范征管“減法”。泰安市稅務部門堅持“管理與服務並重”,通過精准識險、靠前輔導,引導企業守牢合規底線。

在岱岳區龍泉水務(泰安)有限公司污水廠,污水經多環節處理后,化作清流匯入黃河下游最大支流——大汶河。該公司日處理污水6萬噸,出水達國家一級A標准,守護著大汶河生態與居民飲水安全。“治污投入大,政策支持是關鍵。”該公司財務負責人孫偉明介紹,2024年,企業享受環保稅免征52.8萬元、污水處理增值稅免征47.24萬元,還因屬污染防治第三方企業享受15%企業所得稅優惠,合計減免86.71萬元。

為確保合規享惠,岱岳區稅務局聚焦發揮環境保護稅減免政策的引導作用,採取“數據分析+重點核查”的模式,全面梳理轄區環保稅繳納和政策享受台賬,有針對性地開展入企調研和政策輔導,幫助企業合規享受稅惠政策。

從海子河的水清岸綠到東平湖的荷浪滾滾,從魯中產業園的智能治污到大汶河的碧波蕩漾。泰安市稅務部門將繼續深化“多稅共治”治理體系,持續升級部門聯動協作,不斷延伸服務機制,讓綠色稅制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產業共贏的強力紐帶。(張琪)

(責編:陳秋童、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