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文化教育

基礎教育舞台上的追光者

2025年09月12日09:40 |
小字號

有人跨越山海播撒知識種子,有人扎根鄉村點亮童真夢想,有人為特殊群體搭建成長橋梁……前不久,2025年“齊魯最美教師”公布,一批在基礎教育崗位工作的優秀教師入選。

“孩子的每一個奇思妙想,都可能是未來的星辰大海。”乳山市中小學綜合實踐學校教師李輝,用23年堅守點燃縣域孩子的科技夢。2001年,在乳山市第一實驗小學任教期間,李輝將校園的角落打造成科技“教室”。2014年,李輝調至乳山市第二實驗小學,他又在學校建起“小愛迪生少年科學院”,設計階梯式課程。如今,他帶領團隊推動AI科普進校園,讓近萬名學生學習科技知識。

“在鄉村,我能看到教育最本真的模樣。”東營市墾利區勝坨鎮寧海小學教師王紀學27年扎根一線,詮釋“四有”擔當。在《狼牙山五壯士》這堂課上,他組織“我心中的英雄”演講,讓愛國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他創新情境教學,用古畫、視頻讓語文課堂“活”起來﹔他還牽頭成立工作室,到鄉村學校送課40多場次。“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他用點滴行動,成為鄉村孩子的“引路人”。

“鄉村學校不是教育的‘邊緣’,是成長的‘樂園’。”臨清市八岔路鎮前楊墳小學的馮其瀅老師扎根鄉村20年,針對鄉村學生特點,她創新“田間課堂”,帶孩子們觀察庄稼生長、記錄植物變化,撰寫的《鄉村小學自然教育實踐》獲省級教學成果獎。她還牽頭成立“青年教師成長營”,每周開展磨課研討,帶動15名青年教師成為教學骨干。

“在幼兒園,我見証的是生命的綻放。”臨沂第四十中學附屬幼兒園教師鹿愛蓮,28年來堅守幼教崗位。她創新“五化”教育模式,改造戶外野趣場地,讓幼兒自主管理生活。“全人發展就像小樹苗,要按自己的規律生長。”鹿愛蓮說。她還驅車數百公裡幫扶鄉村幼兒園,用愛守護每朵“小花”綻放,“教育不是獨善其身,而是眾行致遠。”

青島市中心聾校的老師姜竹亭,用23年時光為聽障學生搭建起“無聲課堂”。數學課上,她發明“手勢+動畫+實物”三維教學法,把抽象的幾何公式變成可觸摸的模型﹔課后,她自學手語翻譯,編寫《聽障學生數學學習指南》。除了教學,她還發起“無聲有愛”公益項目,組織聽障學生走進社區開展藝術展演。“我有個學生說想當數學老師,現在他真的回到母校任教了。”姜竹亭說。

“用鄉村的‘土素材’,教出有‘大視野’的孩子。”淄博市周村區北郊鎮大姜小學的張海老師,把鄉村資源變成“活教材”。他帶領學生收集老農具、老物件,建成“鄉村記憶館”﹔利用校園閑置地塊開辟“種植園”,讓孩子們體驗播種與收獲。他還發起“雲端研學”活動,通過視頻連線與城市學校開展跨校合作。他開發的《鄉村探秘》校本課程,還入選了山東省優秀校本課程案例。(王原 孔凡梅)

來源:大眾新聞客戶端

(責編:賈曉宇、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