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紅色基因
“紅動齊魯”山東省紅色故事講解大賽舉行

人民網濟南9月5日電 9月4日晚上,“紅動齊魯”山東省紅色故事講解大賽暨“沂蒙精神代代傳”秋季學期紅色故事進校園活動,在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濟南校區舉行。活動現場,來自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委黨史研究院(省地方史志研究院)、大眾報業集團(大眾日報社)、省教育廳(省委教育工委)、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國資委、山東廣播電視台等主辦部門單位﹔部分市黨委宣傳部﹔駐濟部分高校黨委宣傳部有關同志﹔以及山東第一醫科大學1200多名師生代表等,共同觀看了這堂生動感人兼具思想深度的思政課。
開幕式現場。山東廣播電視台綜合廣播供圖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活動以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沂蒙精神代代傳為主線,從抗戰烽火時期的“沂蒙紅嫂”,到新時代的“鄉村振興帶頭人”,透過不同時期人物、不同時代面孔的人生抉擇和跨越時空的信仰共鳴,生動展現沂蒙精神不斷豐富發展的深刻內涵。恰逢金秋開學季,紅色故事進校園為剛踏入大學的新生,打造了一堂集愛國主義教育與國防教育於一體、生動鮮活的紅色思政課。
山東省紅色故事講解大賽現場。李昱嫻攝
活動緊扣“沂蒙精神代代傳”主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開場以經典民歌《沂蒙山小調》奏響,蕩氣回腸的旋律將觀眾帶回了烽火歲月中的沂蒙山區﹔主講人借歌曲《跟著共產黨走》發起互動問答,引導學生探尋中國共產黨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的精神密碼﹔情景講解《永遠的新娘李鳳蘭》及《沂蒙母親和她的兒女們》,通過李鳳蘭“公雞拜堂”、王換於撫育革命后代的動人故事,刻畫了革命戰爭年代“沂蒙紅嫂”舍身忘死、無私奉獻的群體形象﹔《心中的那一粒糧》則講述新農人薛麗娜繼承父志、投身鄉村振興的故事,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臨沂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傳承人、《沂蒙山小調》第三代傳唱人宋守蓮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調》。山東廣播電視台綜合廣播供圖
主持人與大一新生互動問答。山東廣播電視台綜合廣播供圖
節目《心中的那一粒糧》人物原型新農人薛麗娜夫婦分享初心的堅守。山東廣播電視台綜合廣播供圖
“沂蒙母親”王換於的孫女於愛梅現場講解《沂蒙母親和她的兒女們》。山東廣播電視台綜合廣播供圖
作為擁有深厚紅色基因的高校,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前身是華東白求恩醫學院,曾助力山東在全國率先實現以省為單位基本消滅黑熱病、絲虫病、瘧疾、麻風病等四大疾病、創下新中國滅病史上的“四連冠”。活動中,山一大學子們共創演繹的情景講解節目《青年志》,以校史為脈絡,通過講解員與新生參觀校史館的對話,生動講述學校抗戰西遷、樓德創業、滅病除癘及創新發展的歷程,讓紅色校史成為思政教育的生動教材。
山一大師生演繹情景講解節目《青年志》。山東廣播電視台綜合廣播供圖
據悉,“紅動齊魯”山東省紅色故事講解大賽已連續成功舉辦六屆,累計有1.2萬余人次參賽,挖掘整理紅色故事4100多個,評選出180名金牌講解員,是山東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的重要載體平台。大賽始終將紅色故事進校園作為推動“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抓手,此次活動正是開展“進紅色場所、聽紅色故事、擔復興大任、做時代新人”教育實踐活動的一次探索嘗試。活動特別邀請前六屆大賽的6名金牌講解員共同演繹《紅色故事我來講》,集中展示大賽成果,讓紅色故事在齊魯大地煥發新活力,推動紅色基因代代賡續。(實習生李昱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