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開學第一課”點亮新學年

九月開學季,山東各地校園以各具特色的“開學第一課”點亮新學年。課堂形式各異,但齊魯學子們卻不約而同地以家國情懷為筆,寫下相同的成長新篇。
和游擊隊員“面對面”
鐵道游擊隊在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棗庄一帶的鐵路線上,他們運用游擊戰術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殊死搏斗。新學期伊始,棗庄市市中區紅旗小學以“傳承鐵道游擊隊紅色基因,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為主題,通過虛擬人交互、3D動畫等技術,重現了鐵道游擊隊隊員們的英勇事跡,將書本文字轉化為可觸可感的“實景”歷史,為學生們帶來了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
“以前聽紅色故事,要麼是看課本上的文字,要麼是聽老師講,可這節課讓過去的故事變得鮮活了起來。”學生魏鈺然對這堂“開學第一課”格外感興趣。
該校借助智慧課堂等信息化教學設備,還打造了多個互動環節。學生們通過小組討論等形式,感悟英雄故事,探究紅色文化內涵。在課堂上,孩子們通過創意設計和角色扮演,成為了紅色文化的探究者與傳播者,極大地激發了學習熱情和創造性表達。“數字體驗+智慧教育”的紅色教育模式,讓紅色資源與數字化手段深度融合,助力青少年厚植家國情懷。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們圍繞紅色教育,一方面通過數字化技術,跨越時空與先輩對話,另一方面邀請鐵道游擊隊后人以口述歷史的形式講述革命故事。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不僅讓紅色歷史更加鮮活,也讓孩子們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紅旗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王培培說。
魯藏學子同上一堂課
“我在西藏祝你們新學年像格桑花一樣燦爛!”“願我們的友誼像牡丹一樣綻放!”9月1日,開學首日,一場跨越3000多公裡的視頻連線,讓菏澤魯西新區華英路小學與西藏拉薩市雪小學的學子們以特殊方式共上“開學第一課”,在雲端續寫民族團結的溫暖故事。
屏幕兩端,兩地學子眼神中滿是期待。互動環節裡,兩地學子輪番分享家鄉特色——菏澤學生講述牡丹園的四季美景,西藏學生描繪布達拉宮的壯麗風光﹔大家互道新學期心願,從“努力學習”到“希望多認識新朋友”,純真的話語透過屏幕傳遞,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要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扎根。”菏澤魯西新區華英路小學副校長牛俊晴表示,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開學互動,更是一堂生動的民族團結教育課。學校后續還將圍繞安全防護、學業規劃開展系列教育,讓愛國情、團結心與安全意識伴隨學生成長。
“和雪小學的小伙伴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華英路小學六年級學生牟思羽的話,道出了兩地學子的共同心聲。此次視頻連線,不僅為新學期拉開序幕,更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橋梁。
校園裡有條“林雨路”
9月1日一早,威海職業學院圖書館二樓的李林雨烈士紀念館裡,一堂以禮贊英雄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正在進行。
“李林雨2019年9月就讀於威海職業學院定向培養警士班,2021年12月入伍。2022年7月12日,李林雨和戰友涂鑫在巡邏途中,發現1名落水群眾呼救,李林雨奮不顧身跳入水中,奮力將群眾推向岸邊,他卻因體力透支沉入水中壯烈犧牲,年僅22歲。”盡管這些內容已講了多次,但該校智慧學院教師王澤錕還是不由得紅了眼眶。
學生們仔細聆聽著講述,靜靜地凝視著牆上英雄的照片與一行行文字介紹,仿佛穿越時空的長廊,再次聽見李林雨當年寫下的錚錚誓言:“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
“以前覺得見義勇為的烈士距離我們很遙遠,但是今天聽了李林雨學長的事跡,看著他在威職留下的點點滴滴,我深受感觸,將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積極幫助別人,爭做新時代的好青年。”智慧學院2024級軟件技術四班徐欣冉說。
作為李林雨的母校,威海職業學院近年來以“傳承英雄精神 鍛造國防情懷”為主題,書寫著“大國防”教育的嶄新篇章。除了在各學院普遍開設軍事理論課之外,還充分發揮典型的力量,把學習李林雨烈士作為“開學第一課”﹔將學生經常路過的海天廣場北側道路命名為“林雨路”,設置李林雨烈士先進事跡展板,指引青年學子的前行路﹔邀請志願軍老戰士來校與青年學子座談交流﹔持續開展升國旗、唱紅歌、誦經典等活動,在潛移默化中厚植廣大學子的愛國情懷。
近三年來,威職學子踴躍報名參軍,有2100余人奔赴軍營警營,“青春報國”的熱血在學子們心中流淌。(趙念東 鄭莉 趙忠宇 衣學 劉復成 王樂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