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人民日報看山東

人民日報關注山東濟南集中供冷:辦公大樓不用裝空調 省錢還舒心

本報記者 竇瀚洋 王 者 王欣悅
2025年08月21日09:4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綠色技術賦能 應對用電高峰

浙江衢州,田園綜合體大棚上加裝光伏板,助力蘑菇種植實現綠色生產﹔山東濟南,辦公大樓通過集中供冷替代傳統空調,實現節能降本﹔重慶江津,工業園區以屋頂光伏和技術改造突破用電瓶頸……暑期是用電高峰期,各地採取多種靈活舉措,推動農業、工業、辦公等場景節能降耗,以綠色技術賦能生產。

——編  者

山東濟南——

集中供冷,辦公大樓不用裝空調

本報記者 王 者

8月的山東濟南,熱浪翻滾。上午8點半,明湖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職工王燕額頭滿是汗珠,快步進入歷下區中央商務區齊魯科技金融大廈大門。

來到辦公室,王燕打開調節面板,將溫度設為26攝氏度。沒有嗡嗡的機器轟鳴,屋裡的溫度逐漸降了下來。“我們辦公樓沒有安裝空調,用的是集中供冷。”王燕說。

什麼是集中供冷?集中供冷是在特定區域內設置集中制冷站,通過制出冷水或冷氣,轉移室內熱量,從而達到制冷效果。城市各處的能源站為集中供冷系統集中制備冷水,通過四通八達的地下管網輸送到各區域換冷站。用戶隻需調節室內的溫度控制面板,就能享受到清涼。

中央商務區高樓林立,集中供冷如何實現?

離開科技金融大廈,記者跟隨濟南能源集團所屬濟南市冷熱聯供有限公司工程師王志偉,來到中央商務區南部能源站。“地下流動的冷水從這裡源源不斷輸送到周邊的寫字樓。”王志偉介紹。

2021年6月,中央商務區南部能源站建成,正式為轄區內的商業和辦公建筑用戶供冷。截至今年6月,該能源站已簽約中央商務區29個商業和辦公建筑,總用冷建筑面積近200萬平方米。

走在地下20米深的供冷管道走廊,直徑1.2米的管道透著涼意。“管道裡是約6攝氏度的冷水,通過二次循環系統輸送到各棟建筑。”王志偉說。

中央商務區南部能源站採用“冰蓄冷+水蓄熱”結合的模式,配備大焓差熱能充放機組,搭建跨季節蓄熱蓄冷池群。冬春季時,熱能充放機組消耗低谷電,產生熱水向外供熱,同時制取冷水和冰漿儲存在冷水池和蓄冰池﹔夏季用電高峰時,再利用冷水池和蓄冰池的冷資源。

此外,濟南市冷熱聯供有限公司還自主研發冷熱聯供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過物聯網和AI算法動態調節供能需求,實現源端與末端的精准匹配和遠程調控。

“集中供冷,省錢還舒心。”明湖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曉靜介紹,集中供冷相比公司利用空調制冷節約10%以上的成本。

王志偉也算了一筆賬:齊魯科技金融大廈供冷面積達5.54萬平方米,7月份集中供冷節能率達32%,減碳量可達48.68噸。

2021年以來,濟南市集中供冷范圍已從最初的中央商務區試點,逐步擴大到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都市陽台、山大二院新院區等多個區域,總供冷面積達1000余萬平方米。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1日 11 版)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