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發布會,帶你解碼汽車大省山東的“新”征途

你知道嗎?我國的第一批重型汽車是1960年由原濟南汽車制造廠制造的,這批黃河牌汽車的出廠,為中國不能生產重型汽車的歷史畫上句號。而65年后的今天,新能源汽車成為山東產業鏈上的好品優品——8月20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在中國重汽萊蕪廠區舉辦“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記者見面會,帶領大家在中國重汽、魏橋汽車科技、特來電、豐元鋰能4家企業的創新歷程中,找尋山東汽車產業成長、成熟的螺旋式發展密碼。
今年上半年,中國重汽的新能源產品銷量同比增長245%
上游涵蓋鋰礦等資源的開採以及電芯生產所需的關鍵電池材料,中游是電池、電機、電控系統以及各類零部件制造,下游延伸至整車生產制造及后續服務……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很長,可以“一己之力”拉動海量的上下游發展。山東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優勢之一,首先就在這種全鏈條的系統性突破。
中國重汽構建覆蓋L1至L4多平台、高中低檔互補的智能產品矩陣,魏橋同時具備從原鋁生產、零部件加工、汽車設計與制造、銷售服務到整車拆解回收的能力,特來電的充電網絡遍布366個城市、接近80萬個充電終端,豐元鋰能的電池技術儲備已延伸至磷酸錳鐵鋰(LMFP)、單晶三元材料及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等方面……不是單點突破,而是全面開花——目前,山東不僅整車產量居全國前列,動力電池、電機、電控“三電系統”以及智能網聯等核心部件也加速起勢,輪胎、軸承、輕量化鋁材、制動產品等配套部件同樣特色突出,由此所積累的強大供應鏈網絡、充足人才儲備、廣闊市場空間,正持續不斷地強化並反哺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造車新勢力魏橋汽車科技,圍繞輕量化做文章。以極石這款車為例,鋁合金底盤、懸架、四門、前機蓋保証了輕量化與抗扭性,另有車輛餐廚系統提供水源、做飯、電磁爐外放電等功能滿足露營需求
傳統汽車賽道發達國家有先發優勢,新能源汽車讓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也為一家企業、一個地區強化核心技術突破、筑牢產業根基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山東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優勢之二,是牢牢抓住這一機遇,強化企業的科研、市場等多因素綜合驅動,走出一條新能源汽車產業做大做強的獨特路徑。
四家企業,都是在市場運營中瞄准解決實際問題去加快技術迭代和質量升級,由此形成各自的“獨門法寶”:中國重汽突破新能源商用車高壓電控系統、高效電驅動系統等一批“卡脖子”技術,帶動今年上半年新能源產品銷量同比增長245%﹔魏橋持續聚焦“輕量化”做文章,除了車身減重、續航提升,還能有效減少百公裡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特來電瞄准電池安全使用開發兩層防護系統,充電時就能對車輛和電池進行安全體檢,針對隱患即時預警﹔豐元鋰能今年的主打產品高壓實密度磷酸鐵鋰材料能一舉優化快充、長續航這兩個關系動力電池競爭力的關鍵指標……發揮這些龍頭企業帶動作用,近年來,山東累計培育出 11 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63 家專精特新 “小巨人” 企業、638 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在智能網聯 “車路雲一體化”、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等前沿應用領域也都爭創了一批國家試點。
特來電的快充、超充充電終端,十分鐘就能充滿一輛家用小汽車﹔群充充電模塊則能在不同的充電需求之間進行電力調配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產業鏈的開放競爭與高度協同。山東在強化政策扶持的同時,努力營造本土力量與新勢力相互促進、優勢互補的局面。這是山東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又一優勢。
2004年以前,山東以中國重汽、中通客車、福田汽車等商用車企為主,2005年到2020年,一汽大眾、上汽通用等國內乘用車骨干企業相繼落戶,帶動乘用車板塊逐步發力,近幾年,比亞迪、吉利、奇瑞等頭部新能源車企又在我省陸續布局。不同企業在市場競爭合作中加快人才與技術流動,推動產業持續進步。如今,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山東的中國重汽、一汽解放、北汽福田、唐駿歐鈴4大骨干企業聚焦細分市場,在重卡、輕卡、中小卡等產品上加快新能源轉型,上半年產量同比增長50%﹔招引的比亞迪、吉利、奇瑞等國內頭部企業則在乘用車領域快速釋放產能,布局騰勢、海豹、瑤光等高端和暢銷新車型,產量大幅提升,上半年同比增長140%。
機械臂“加持”,從總成零部件裝配到整車下線大約隻需五分鐘,類似這樣的智能化生產線逐漸成為車間“標配”
起步於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汽車工業,如今在歷史上首次走在了全球汽車產業技術變革的前列。這並非是一個單純的汽車強國夢,更寫有綠色發展、能源安全、科技競爭等多重戰略考量。作為第一輛重型汽車“駛出”的地方,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汽車產量53.2萬輛、同比增長107.1%,居全國第4位,較去年提升5個位次,掀開汽車產業發展新篇章。未來,山東還將書寫下哪些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蛻變故事?我們拭目以待!(付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