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發展校園足球,山東踢法重在“突破”

2025年08月20日09:53 | 來源:大眾新聞客戶端
小字號

眾所周知,山東是足球大省,全省共有6支球隊征戰三級職業聯賽,讓山東球迷倍感自豪。近日,足球大省又有“大手筆”,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新時代青少年校園足球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明確了提高普及水平、暢通成才通道,全面深化體教融合等10條具體措施。

《若干措施》綱舉目張,拿出了完整的青少年校園足球“山東方案”,也將為足球大省再上台階送上精彩的“助攻”。其中亮點頗多,尤其值得關注的是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若干措施》提出,“中小學校要把足球列入體育課教學內容,並納入大課間和課后延時服務,普遍成立足球興趣小組、社團或俱樂部,積極參加校內外足球比賽和足球活動”。

學校是青少年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場所,中小學體育課堂也理應成為青少年接受足球教育的重要平台。長期以來,很多有天賦且熱愛足球的中小學生,因為在校內缺少接受足球教育的機會,只能在課余時間通過校外的培訓機構,接受足球啟蒙,培養足球興趣。社會資本興辦青少年足球訓練機構,固然也是推動校園足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補充,但是對很多普通學生及其家庭而言,這種需要在學校與培訓機構之間不斷往返奔波的足球教育,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在經濟上,都意味著不小的成本。一些學生家長為了接送孩子,風裡來,雨裡去,吃了很多苦,也有不少家長因為不堪重負,不得不勸退孩子對足球的熱愛。

把足球列入體育課教學內容,並納入大課間和課后延時服務等舉措,則給廣大中小學生提供了優質的教育資源和便捷的教學服務,讓學球踢球成為不出校園就能辦得到的事情。這也是對學生家長實實在在的“減負”,穩住家長,也就穩住了校園足球的基礎,進而不斷擴大足球人口基數。《若干措施》落地后,青少年足球人口匱乏的痼疾,有望通過校園足球熱得到根本解決。

其次,《若干措施》提出,“鼓勵各地建立小學、初中、高中校園足球人才‘一條龍’升學體系,允許小學、初中優秀足球人才跨學區合理流動、成建制升學”。

毋庸諱言,通往職業足球的成長道路有相當高的淘汰率。絕大多數中小學生都沒有能力跳出當前的教育升學體系,很難在青少年時期就端上職業足球的飯碗。那些學有所成但是仍然進不了職業俱樂部的足球特長生,應該有多元出路可供選擇。否則,不僅學生看不到未來,家長也會為子女的升學就業憂心忡忡。

在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高水平綜合改革試點區中學組建足球特色班﹔有序擴大體校與本科高校“3+4”校園足球人才貫通培養規模﹔有序擴大高校特別是“雙一流”高校足球高水平運動隊招生規模﹔持續增加足球運動專業和其他專業足球方向學生招生數量……這些有針對性的制度設計被寫入《若干措施》,為校園足球人口疏通了多條成才之路,讓熱愛足球的青少年看到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第三,《若干措施》提出,“實現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新型足球學校、高校足球學院、職業俱樂部等培養路徑銜接貫通”。

長期以來,校園足球與職業足球,各級體校與普通學校,社會資本投資興辦的青訓機構與職業俱樂部的青訓體系,幾乎是“井水不犯河水”。不同的足球培訓體系各自封閉運轉,不能相互借力、相互補充,既造成了資源浪費,也降低了培訓水平。全面深化體教融合就是要實現培養路徑的銜接貫通,讓熱愛足球的青少年能夠適時切換路徑,盡快到達最適合自己的“位置”,成為更優秀的自己。

山東之所以成為足球大省,很重要的原因是群眾熱愛,且有厚重的歷史底蘊。但是,要實現足球大省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僅靠熱情和歷史是不夠的,必須以完善的制度設計夯基壘台,立柱架梁。《若干措施》直擊青少年校園足球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痛點和堵點,以系統思維破解深層壁壘,相當於賽前挂出線路清晰的“戰術板”。當然,最終“戰術”效果如何,還要看各個“位置”能否在實戰中貫徹落實。(原 森)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