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生態環保

點亮“夜生活”邂逅“文明風”

利津縣多元融合構建文明實踐新生態

2025年08月19日10:49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和面、揉面、捏花……8月13日晚上7點,利津縣鳳凰城街道永利社區文明實踐站內,一場趣味與實用兼備的面點課程正在開講。永利社區聯合東營金海岸職業培訓學校舉辦的面點制作公益培訓,培訓採用“理論講解+實操教學”的模式,手把手地教學員如何制作手工花樣饅頭、花卷等面食,吸引20余名社區居民參加,真正實現“家門口學藝”。

“沒想到饅頭也能蒸出新花樣,自己學會了不僅能給孩子做輔食,還學會了一門手藝,對以后就業也有幫助。”社區居民王萌看著自己制作的漂亮糕點,高興地說道。這樣的活動既實用又有趣,豐富了自身業余生活,還讓她看到了新的就業可能。

“接下來我們將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不同需求居民的特點,優化課程內容與教學形式,陸續推出家政服務、養老護理、育嬰培訓等更多實用課程。”社區黨委副書記徐貝貝介紹。同時,為了更好地助力社區居民實現技能增收與自我成長,社區還將加強創業政策指導服務,為有創業意向的居民講解創業扶持政策、分享創業經驗,打造更具活力與溫度的社區學習平台。

利津縣將文明實踐與社區群眾日常、消費、志願服務,文化體驗場景有機融合,打造“食、游、賞、玩”於一體的沉浸式“夜”體驗。通過整合樂活夜市、文化展演、志願服務等資源,構建“夜間經濟+文明實踐”新模式。中醫藥文化夜市推出針灸、推拿等特色服務,設立艾絨、香囊制作體驗區,點亮群眾健康夜生活,城市社區組織志願者開展“暖夜”行動,開啟“延時模式”為周邊群眾提供便民服務,讓群眾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文明新風。

而對於白天忙於工作的青年上班族,利津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聯合團縣委充分整合現有資源,打造了別具特色的“青年夜校”課堂。“青年夜校”精准對接青年群體的興趣和需求,課程設置豐富多樣。從非遺剪紙到圍棋,從書法寫作到健美操,為青年群體量身打造豐富多彩的實踐課堂,這些課程不僅幫助青年人緩解工作壓力、釋放情緒,更讓他們在業余時間充實生活、增長技能,還為青年們搭建了社交平台,讓他們收獲了志同道合的社交新“搭子”。

利津縣的文明實踐“延時服務”,以豐富多彩的形式、貼近群眾需求的內容,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也為居民們帶來了更有品質、更有溫度的生活體驗。(王玲玉)

(責編:公雪、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