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東明:踐行“兩山”理念 繪就黃河生態新畫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年來,如同春風化雨,滋潤著華夏大地,引領各地在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探索前行。東明縣,這座位於黃河入魯第一站的城市,也在積極踐行這一理念,全力推進黃河生態保護工作,奏響了一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動人樂章。
東明縣地處黃河之畔,擁有76公裡的黃河河道,黃河水資源豐富,灘區面積廣闊,生態地位重要。然而,曾經的黃河灘區面臨著諸多生態問題,如水土流失、生態系統脆弱、部分區域存在“四亂”現象等,嚴重影響了黃河生態環境和沿岸居民的生活質量。
近年來,東明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黃河生態保護作為首要任務,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
在生態修復方面,東明縣積極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東明黃河河務局緊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在黃河沿岸掀起春季植樹熱潮。僅今年春季,就通過“三強化”舉措,構建起“規劃-實施-管護”全鏈條工作機制。面對淤區樹木分布不均等狀況,創新性建立“領導包片、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將植樹任務分解到各個管理段。借助無人機航拍、GPS定位等科技手段精准確定種植區域,嚴格把控苗木採購標准,挑選耐旱、抗風且耐鹽鹼的鄉土樹種。3月12日,東明縣人民政府與東明黃河河務局聯合主辦的“河地融合植樹節”活動在黃河大堤張寨段火熱開展,市、縣領導班子成員與干部職工、志願者200余人揮鍬培土,栽植景觀苗木2000余株,為黃河岸邊增添了一道靚麗的“綠色屏障”。如今,漫步東明黃河大堤,新植苗木亭亭玉立,生態廊道綠意盎然。
為了改善黃河水質,東明縣積極參與魯豫兩省的“綠色對賭”。2021年4月,山東河南簽訂了《黃河流域(豫魯段)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這也是黃河流域首個省際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協議簽訂后,河南不斷強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實施“淨水入黃河”工程等一系列舉措。東明縣也積極配合,加強水質監測工作。菏澤市生態環境局東明縣分局生態環境監測監控中心站每月都會在東明縣順通黃河浮橋進行水質監測。隨著黃河干流水質穩中向好,今年7月,山東又履約兌現2024年度補償資金6207萬元。四年累計兌現2.5億元,這筆錢化作了黃河岸邊的層層綠意。
在打擊涉黃河違法行為上,東明縣毫不手軟。2023年6月,一起涉黃河非法採礦案在東明縣人民法院正式宣判,成為黃河保護法實施后東明縣涉黃河公益訴訟“第一案”,該案件入選山東省高院2023年度環境資源審判十大典型案例。黃河保護法實施以來,東明黃河河務局累計查處水事違法案件19起,移送公安機關1起。其中,2024年度依據黃河保護法辦理了轄區內某浮橋非法佔用黃河河道岸線案件,實現了該局依據黃河保護法辦理行政執法案件零的突破。東明黃河灘區曾“河道長、灘區大、人口多、執法難”,“四亂”問題凸顯。為解決這些問題,該局聯合縣河長辦和沿黃各鄉鎮,深入灘區走村入戶講解政策,爭取群眾理解,截至2023年底,清理“四亂”問題70余項,拆除違章建筑49處,有效改善了河道面貌。
如今,東明縣的黃河生態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黃河水質持續改善,黃河從豫入魯水質達到Ⅱ類標准以上。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東明黃河國家濕地公園曾被稱為“飛沙窩”,如今已成為鳥的天堂,每年超十萬隻候鳥在此歇腳,大鴇、大天鵝等珍稀鳥類經常出現,2024年還首次觀測到東方白鸛、白琵鷺等珍稀鳥類。
在焦園鄉黎明新村,生態紅利也逐漸顯現。黎明新村是由辛庄、王夾堤、南蘭通3個村組成的村台新村,其中辛庄村是“黃河入魯第一村”。以前,這裡連草都難活,如今,順著林子往下看去,黃河水雖然依舊帶著土黃色調,但明顯清澈了許多。村民趙彥慶說:“這幾年黃河水越來越清,林子裡的鳥也多了,來吃飯的游客讓我們錢包也鼓了。以前在老村子,洪水一來就逃命,哪敢想在黃河邊開飯店?現在水質好游客多,我們也是靠黃河吃飯了。”
此外,東明縣還積極探索生態與產業融合發展之路。焦園鄉立足黃河資源稟賦,搶抓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機遇,推動產業綠色轉型。通過土地流轉3.8萬畝,與企業合作建設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發展小麥良種繁育、藏紅花種植等。同時,大力發展水產養殖,單寨村水產養殖基地面積1800余畝,年產值達7000萬元。還保留“黃河入魯第一村”辛庄原村落面貌,升級改造東明黃河國家濕地公園,打造黃河流域生態文化旅游路線,已有32家商戶入駐濕地公園商貿中心項目,今年上半年消費額達200萬元。
東明縣菜園集鎮則通過“點亮一顆星護佑母親河”項目,凝聚各方力量守護黃河生態。組建“生態之星”巡河志願隊伍定期巡河,建立“周末淨灘”機制清理河灘垃圾,推進“綠滿灘區”植樹造林計劃,開展環保宣講“進村入校”活動。此外,還挖掘整理黃河沿岸歷史故事、民俗及非遺,搭建多元化傳播平台,舉辦各類黃河文化活動,讓黃河文明得以賡續。
未來,東明縣將繼續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加大黃河生態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強與河南等地的協作,共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不斷完善生態保護機制,強化科技賦能,提升生態保護的精准度和效率﹔持續探索生態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新模式,讓黃河生態優勢轉化為更多的經濟優勢和民生福祉,努力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繪就更加絢麗多彩的黃河生態新畫卷。
相信在東明縣的不懈努力下,黃河沿岸將持續呈現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美好景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在這裡得到更加生動、深刻的詮釋。(馬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