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生到“葡萄王子”:周新杰的鄉村振興致富經
“當時有很多人說90后你吃不了這苦,我就非不信,非得咬著牙堅持下來,非得把葡萄種好不行。”這是濰坊市峽山區王家庄街道新杰葡萄科技示范園負責人周新杰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2011年,他抓住濰坊市政府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的機遇,毅然回到家鄉,投身農業創業。13年來,他從零起步,將收益甚微的葡萄地打造成年產值超200萬元的現代化農業示范基地,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成為鄉村振興的“新農人”典范,譜寫了一曲動人的鄉村振興樂章。

創業之初,周新杰對葡萄種植一竅不通,但他深知,要想在農業領域立足,必須依靠科技。為此,他多次前往河北等地考察,引進優質葡萄品種。然而,許多引進的葡萄苗因水土不服而失敗。面對挫折,他沒有放棄,而是潛心研究,結合當地土壤和獨特的小氣候特點,對“玫瑰香”葡萄進行本土化改良。經過反復試驗,最終培育出抗病性強、糖度適中、果香濃郁的“魅香”葡萄,如今,這個帶著峽山水土靈性的品種,已成為高端商超爭相預訂的“紫色名片”,更印証了“一方水土育一方珍品”的農業智慧。

“我們的葡萄是土裡長出來的,不是激素喂出來的。”周新杰堅持生態種植理念,採用紅板岩地塊,全程施用有機肥和發酵豆餅,人工除草,杜絕化學催熟劑和增甜劑。“把葉片養好,根系養壯,再補充鈣肥,葡萄自然香甜。”在他的精心管理下,“魅香”葡萄不僅口感純正,還通過了綠色食品認証。從最初的5個大棚,到如今的80畝種植基地,周新杰的葡萄產業不斷升級。2025年下半年,他計劃投資600萬元,建設7個智能冬暖棚,實現一年兩茬種植,進一步擴大產能。
2018年,周新杰注冊“魅香”和“珍珠河”兩大品牌,並申請綠色食品認証,推動農產品從“論斤賣”向“論品牌賣”轉型。他通過精細化包裝、品牌故事營銷,成功打入北京、上海、青島等一線城市的高端商超,年銷售額突破150萬元。

除了傳統批發渠道,周新杰積極探索“互聯網+”模式,與微商、社區團購平台合作,開展直播帶貨,拓寬銷路。“現在消費者更看重品質和溯源,我們的葡萄全程可追溯,自然受歡迎。”通過線上線下結合,他的產品不僅賣得快,還積累了穩定的客戶群。單一的鮮食葡萄銷售存在季節性限制,為此,周新杰成立“峽山香源葡萄酒有限公司”,開發葡萄酒、白蘭地等深加工產品,提升附加值。通過延伸產業鏈,他的葡萄產業抗風險能力更強,利潤空間更大。
周新杰成立“珍珠河葡萄專業種植合作社”后,推行“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模式,吸納周邊農戶加入。目前,合作社輻射5個地區,種植面積超200畝,帶動30多戶村民年均增收1萬元。“以前種地賺不到錢,現在在葡萄園打工,一年能掙兩三萬。”村民張大姐笑著說。周新杰的基地長期雇佣本地村民,讓他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此外,他還免費舉辦種植技術培訓,幫助農戶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真正實現“授人以漁”。在發展產業的同時,周新杰不忘回饋社會。他長期資助貧困大學生,並積極參與鄉村教育公益項目。“鄉村振興需要人才,我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回到家鄉,一起建設美麗鄉村。”
從大學生到“葡萄王子”,周新杰作為把論文寫在田野上的新農人,正用科技與情懷繼續書寫著“土裡刨金”的新篇章。他的成功証明,農業不僅是傳統的耕作,更是充滿機遇的現代產業。在鄉村振興的大潮中,期待更多像周新杰這樣的“新農人”涌現,共同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美畫卷!(徐焓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