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要聞

“有事來聊”,何以解愁

聊城創新民主議事模式,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2025年08月04日09:14 | 來源:大眾日報 01版
小字號

小區停車位緊張,居民停車不方便,曾是英才小區居民頭疼的事。

“為此,專門開了社區議事會。市、區組織部門列席指導,執法、應急管理、規劃等職能部門以及社區黨支部、居民、物業等利益相關方代表20余人參加。”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街道單光屯社區黨委書記陳長勝介紹。

今年以來,聊城市將“有事來聊”民主議事模式作為市委書記抓基層黨建突破項目,由市委組織部牽頭,聚焦居民小區黨支部運行效率不高、居民法治意識觀念不強、議事平台不豐富、群眾參與自治熱情不高等問題,引導群眾主動參與基層公共事務治理,通過民事民管、民事民議、民事民辦,進一步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確保群眾身邊大小事“有事能聊、聊了能成”。

聊什麼?

群眾急難愁盼

聊城以城市小區公共收益亂、矛盾多、停車難等群眾身邊的“關鍵事”、“關注事”為切入點,常態化組織“有事來聊”民主議事,把群眾盼的事變成黨組織干的事,最終變成群眾滿意的事。

東昌府區柳園街道和平社區祥生金麟府小區剛交房時,物業服務沒能及時跟上,居民很煩心。“我們黨員帶頭,積極組織居民協商共治,通過引進物業、更換門禁、疏通消防通道等舉措,解決了群眾關心的問題。”祥生金麟府小區黨支部書記孫佔興說,小區以“有事來聊”紅色議事廳為載體,構建以黨組織為核心,聯合業委會、物業、社工三大主體、多個共建單位的“1+3+N”治理聯合體,通過“訴求分揀—聯席會商—跟蹤督辦”機制,有效解決群眾的煩心事。

聊城高新區九州街道先鋒社區八裡王小區,是村改社區治理的典型樣本。幾年前,原物業因故撤出,小區無人管理,垃圾遍地、污水橫流,怎麼辦?

八裡王網格黨支部決定由黨支部領辦物業,支委成員“0薪”參與管理,優先聘用本社區老人從事保安、保潔工作,提服務、降成本,讓居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如今,小區發生很大變化,用水、用電、環衛等難題逐一解決,物業費等實現盈余85萬元,其中50余萬元拿出來用於小區公共設施改造升級。

怎麼聊?

基層黨組織牽頭議事

調研發現,小區治理有一個共同點: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好,群眾就滿意,小區就和諧﹔反之,黨組織作用缺失、功能弱化,小區就容易矛盾多發頻發,群眾滿意度低。

為此,聊城市將嚴密基層組織體系作為推行“有事來聊”的先手棋,把黨支部建在小區上、黨小組設在樓棟裡,健全完善“街道—社區—小區(網格)—樓棟”四級黨組織體系。截至目前,全市2509個居民小區中,有2462個建立了黨組織,覆蓋率達98%。

此外,聊城還通過整合黨群服務中心、紅旗驛站、物業服務用房,累計設立“有事來聊”議事場所682處,設置意見箱358個,公布社區為民服務電話、微信,社區、小區黨組織定期牽頭開展民主議事,讓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小區居民就像是我的家人,誰家有個事、鬧個矛盾啥的,一塊兒坐下來商量商量,盡早把問題解決掉。”自2018年擔任柳園街道聚源社區亞大小區“紅鄰書記”以來,牛東華堅持把小區居民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被親昵地稱為“閑不住的老牛”。

像牛東華這樣的“紅鄰書記”,聊城還有不少。聊城市委組織部協調、選派267名退休黨員干部擔任小區“紅鄰書記”,“亮身份、亮職責”,每日巡訪、收集鄰裡訴求、解除業主困擾。

在茌平區,今年以來創新推出“有事來聊 馬扎議事”工作模式,先后為89個小區新增車位405個、充電端口1019個。

咋聊成?

“三公開”跟蹤問效

“有事來聊”,不能僅停留在“聊”的層面,關鍵是要“聊得成”。

東城街道財富城街區店面較多,居民、商戶出行遇到難題。為破解困局,財富城社區黨委牽頭組建街區“自治聯盟”,成立“財富城街區議事廳”,商戶代表反映經營需求,居民群體表達生活訴求,物業提供服務支撐。交警部門專門實地測算,形成精細化、操作性強的交通疏導和管理方案。最終,難題得到妥善解決。

今年以來,聊城市著力健全社區小區黨組織領導下的“提、議、決、評、享”議事協商機制,以“該不該”厘清法律邊界范圍、以“行不行”推動友好議事協商、以“能不能”匯聚資源力量,動員2萬余名黨員、753名社區民警到社區報到,並在城區265個社區率先啟動“一社區一法律顧問”,提高基層治理水平。

“我們將進一步強化結果跟蹤問效,落實意見公開、決策公開、結果公開的‘三公開’制度,及時組織群眾‘評單’、強化社區黨委跟蹤督辦,推動成果共享,確保協商事項能夠真正落地落實。”聊城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李懷國說。(胡磊 薛良誠)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