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長波短訊

國企向新力 濰柴雷沃為鄉村振興插上“智慧翅膀”

2025年07月08日19:48 |
小字號

在廣袤的田野上,一台台智能農機馳騁沃野,精准播種、高效收割﹔在智慧農業管理平台上,土壤墒情、作物長勢、氣象數據一目了然……這一幕幕智慧農業場景,正是濰柴雷沃智慧農業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作為中國智能農機和智慧農業的領導者,山東重工旗下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智能農機為抓手,為農業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用責任擔當書寫著“端牢中國飯碗”的堅實答卷。

雷沃智慧農業智能拖拉機制造基地

雷沃智慧農業智能拖拉機制造基地

“智”造農機驅動鄉村振興新引擎

智能農機作為現代農業的核心支撐,可以大幅度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降低作業成本,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科技引擎。作為山東重工旗下的六大核心業務板塊之一,濰柴雷沃智慧農業踐行龍頭責任擔當,以“智造”為核心,突破高端農機“卡脖子”技術,引領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提速。

作為國內農機行業首家“智慧工廠”,今年5月份正式投產的濰柴雷沃智慧農業智能拖拉機制造基地一片忙碌,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的訂單,讓生產線一刻不得閑,平均每4分鐘下線一台高端拖拉機的“智”造速度,重新定義著中國農機智造新高度,也是中國農機邁向“智造”時代的典范。

這裡生產的大馬力CVT智能拖拉機,操作如自動擋轎車般便捷,作業效率提升30%以上,搭配專屬液壓翻轉犁、播種機、打捆機等高端農機具,可實現耕整、播種、秸稈處理全鏈條智能化作業﹔同時覆蓋80-320馬力段的動力換擋拖拉機也在這裡進行生產,通過電控按鈕或推杆操縱,機手無需踩離合便可實現換向、換擋的電控操作,不僅大幅提升了操作便捷性,能效和可靠性也實現質的飛躍,引領中國拖拉機進入了“自動擋”時代,成為推動中國農業現代化的“超級引擎”。

今年三夏,這些搭載著北斗導航系統、智能傳感設備和物聯網技術的智能農機,猶如一個個“數字農人”馳騁在廣袤田野,通過精准作業系統,以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將傳統農業從“靠天吃飯”轉變為“知天而作”的智慧生產模式,實現了農業生產的數字化、智能化和高效化,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智慧農場管理后台

智慧農場管理后台

“慧”種地賦能希望的田野

得益於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在鄉村振興的壯闊畫卷中,土地正經歷著從會種地到“慧”種地的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的引領者,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牢記“國之大者”,用“智慧農業全場景解決方案”回答了“誰來種地、科學種地”的時代課題,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6月份,在高密市姜庄鎮雷沃智慧農場的麥田裡,雷沃谷神無人駕駛收割機、滅茬機和播種機等智能農機搭配智慧農場管理平台,行雲流水般完成了“收獲-滅茬-播種”全流程作業。這場科技盛宴的背后正是雷沃智慧農業整體解決方案的強大賦能,特別是其AI“智慧大腦”的精准指揮。

雷沃智慧農場管理平台基於AI大模型中的作物生長模型,不僅能夠根據作物的生長制定詳細的收獲計劃,並將任務指令精准下發至智能農機,智能收割機收獲時,會將作業數據、產量分布實時回傳,並結合產量地圖、田間管理數據、氣象數據等,平台會生成變量作業處方圖,來指導后續的播種作業環節,形成“監測-決策-執行-反饋”的閉環優化機制。

從黃淮海的麥浪到寧夏的玉米田,從江蘇的稻麥輪作到黑土地的秋收……在雷沃智慧農業整體解決方案擎畫的新藍圖中,沒有“面朝黃土”的艱辛,隻有數據驅動的精准與高效,農民告別了“汗滴禾下午”,變身為“農業指揮官”,隻需在智能終端上輕點屏幕,就能完成從播種到收獲的全流程管理。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每一寸土地都被賦予數字生命,每一粒種子都擁有智能基因。

智能農機裝備發展研討會在雷沃召開

智能農機裝備發展研討會在雷沃召開

扎根沃土踐行“護糧”使命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建設農業強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首要任務。作為農業裝備領域的國家隊,濰柴雷沃智慧農業肩負農業強國使命,扎根鄉村沃土,以科技力量守護大國糧倉,用實際行動詮釋國企擔當。

護糧從來不是一場“單打獨斗”的戰役。作為國家農機產業鏈“鏈主”,濰柴雷沃智慧農業以“龍頭”之勢,帶動濰坊、臨沂、日照等地的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形成國內產業規模最大、創新能力最強、產品體系最全、產業鏈最完整的智能農機集群,構建起中國農機產業最強“同盟軍”。同時,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積極引領農機裝備產業鏈高端化、專業化升級,牽頭開展農機裝備產業鏈交流活動,邀請“專精特新”企業共同開展技術攻關和產品配套合作,搭建產業鏈各環節的溝通協作平台,更好地帶動產業鏈能力同步提升,培育壯大高端化、專業化產業鏈,夯實了整體產業鏈條的技術創新基礎。

增減之間有“糧”方。在糧食保衛戰中,良機賦能與減損增效雙輪驅動。農業農村部測算顯示,全國小麥機收損失率每降低1%,就能挽回25億斤糧食,這相當於125萬人一年的口糧。

今年“三夏”期間,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的麥收現場,全新升級的雷沃谷神GM5125收割機作業效率比5年前提升30%以上,並以0.5%的機收損失率創下新低,這意味著每畝地可多收15斤糧食。這背后正是濰柴雷沃智慧農業持續的技術創新,智能監測系統實時優化作業參數,智能駕駛實現厘米級精准收割,物聯網平台確保服務及時響應,讓更多“豐收在望”變為“豐收到手”。

護航糧食安全的第一線,濰柴雷沃智慧農業也積極扛牢國企社會責任,踐行“大國糧安,雷沃擔當”的初心使命,秉持“一家人、一條心、一起干、一定成”的理念,發起成立“雷沃公益機收聯盟”,為400余戶特殊家庭免費機收服務,讓豐收的喜悅傳遞到每一個家庭,也彰顯出濰柴雷沃智慧農業“糧安大於天”的責任與擔當。

從突破“卡脖子”技術到引領行業智能化升級,從打造產業集群到服務全球市場,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時代征程中,濰柴雷沃智慧農業向“新”而動,向“質”而行,以“國之重器”的使命擔當,深耕智慧農業沃土,用實際行動譜寫著“科技報國、產業興農”的壯美篇章,為端牢“中國飯碗”注入源源不斷的農機力量。

來源:濰柴雷沃

(責編:陳秋童、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