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庄市舉行“司法賦能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

7月16日,棗庄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改革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棗庄市法院“司法賦能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今年上半年,棗庄市法院緊緊圍繞市委“強工興產、轉型突圍”目標,貫徹落實“重點工作集中攻堅年”工作部署,在創新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中持續做深做實“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助力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聚焦中心工作,強化服務保障
主動服務大局。聚焦市委工作部署,出台《服務保障“重點工作集中攻堅年”的十六條措施》,編發“服務集中攻堅專報”,通過典型案例剖析、機制做法共享,促推各項舉措落實落地,得到市委、市人大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深化府院聯動。深入開展“行政綜治大聯動”活動,動態研判全市重大項目建設和重點企業涉訴情況,走訪全市46個重點項目建設現場,為項目建設提供涉土地、規劃、許可等相關法律意見100余條,助力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
強化宣傳推廣。充分發揮法治的規范和指引作用,借助“棗法之光”微信公眾號開辟“棗法護航”“棗法案例”欄目,發布典型案例46篇,服務市場主體從“事后維權”到“事先預防”轉變。
做實多元解紛,助力社會治理
建強調解隊伍。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助推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對6個縣級綜治中心全部派員入駐﹔對有調解意向的涉企案件先行調解,有效提高解紛效率、降低企業成本﹔充分發揮退休法官熟知法律法規、調解經驗豐富的優勢,全力打造“桑榆解紛”商事調解品牌。
加強行業治理。建立“法院+行業協會”調解模式,聯合打造“法院+金融”解紛隊伍,將200余家調解組織和400余名調解員納入人民法院調解平台,促進電商、二手車等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夯實前端預防。堅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聚焦市場主體法律需求,定向開展企業幫扶、法治體檢,向企業發放《常見法律風險防范問答手冊》140余份,指導企業防范化解在經營管理中的涉訴風險。
做優主責主業,提升辦案質效
維護市場秩序。發揮刑事打擊預防作用,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違法犯罪,審結合同詐騙等擾亂市場秩序犯罪案件105件,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監督支持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堅決防止和糾正以行政手段干預經濟糾紛,審結一審行政案件237件,推進法治棗庄建設。
優化工作機制。加強商事案件審判運行態勢會商調度,堅持“月度分析、季度會商、條線指導、審務督辦”,發布審判管理通報六期,提升案件質量、壓縮辦案用時,企業滿意度顯著增強。推進“執破融合”,進一步深化執行程序與破產程序的有效融合,以執助破,以破促執,減少程序轉換的時間與成本,幫助企業輕裝減負。
做實善意執行。對一時陷入困境、但發展前景良好的企業採取“活封活扣”“放水養魚”等執行方式,積極探索涉執不動產“帶封過戶”模式,實現查封資產在司法程序下高效流轉、物盡其用,最大程度挽救被執行企業。完善企業信用修復機制,為執行過程中主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或執行和解協議的被執行企業出具《誠信自動履行証明書》,消除企業在獲取信用貸款、參與招投標等方面的障礙。
夯實法治支撐,賦能實體經濟
優化企業救治和退出機制。充分運用預重整等程序機制和債轉股、股權讓渡等市場化方式挽救困境企業,審結破產案件5件,化解債務4400萬元,實現“治病救人”與“新陳代謝”雙重目標。推行公益清算強制退出機制,為無力承擔清算費用的企業提供免費或低成本清算服務,促進市場主體優勝劣汰。
強化高新技術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加大對鋰電、機床、種源等“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及新興產業、重點領域等保護力度,加強對馳名商標、傳統品牌、地理標志等司法保護,審結知識產權案件129件,以嚴格公正司法樹立鮮明導向。與行政機關協同聯動,聯合開展新聞發布、集中普法、同堂培訓等活動,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助力盤活資源要素。創新運用“先終結破產程序、后處置劃撥土地”模式,盤活土地資源,提高閑置土地處置效率。與金融監管部門協同發力,推行“預查廢”“預執廢”等工作機制,審結金融借款等案件1000余件,推動更多資本活水賦能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棗庄市委網信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