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山東頻道>>本網特別關注

從“白花花”到“綠油油” 鹽鹼荒灘變良田

人民網記者 公雪
2025年07月13日08:48 | 來源:人民網-山東頻道
小字號

盛夏時節,在山東省鄒平市魏橋鎮崔八村平整的改良田裡,村民們正俯身忙碌,一顆顆翠綠的水稻苗被精准播入溫潤的泥土,這片昔日“白花花”的鹽鹼荒灘,如今重煥生機,以“支部領辦、產業富民”為筆,奮力寫下綠色的振興詩篇。

這片土地的蝶變,始於一場向鹽鹼地要效益的攻堅戰。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以“1+5”土地合作經營的模式,借助臨近平原水庫的優勢,引水洗鹽、改良土壤。同時,精選耐鹼優質水稻品種,僅首年試種,沉甸甸的稻穗便帶來畝產1300斤的驚喜,直接為村集體增收5萬元以上。沉睡的鹽鹼地,被徹底喚醒。

村民駕駛插秧機在鄒平市魏橋鎮崔八村的改良水稻田裡作業。鄒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村民駕駛插秧機在鄒平市魏橋鎮崔八村的改良水稻田裡作業。鄒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產業要扎根,品牌是靈魂。崔八村深挖“崔子城”歷史底蘊,注冊地理標志商標,讓優質稻米插上文化的翅膀。如今,“崔子城”品牌已贏得市場青睞,與多家企業簽訂購銷協議,前景廣闊。

鄒平市魏橋鎮崔八村村民在稻田中插秧。鄒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鄒平市魏橋鎮崔八村村民在稻田中插秧。鄒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此外,面對本村土地資源有限的現實與發展雄心之間的矛盾,崔八村合作社大膽走出去,在青陽鎮流轉300畝土地發展優質水稻種植。這一“飛地種植”模式,不僅有效破解了本村資源瓶頸,更將“崔子城”的金字招牌和成熟經驗輻射他鄉,為集體增收開辟了源頭活水。

視線轉向鄰村程河鋪,同樣是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引進的特色水果甘藍迎來首個採收季。翠綠的甘藍鋪滿田壟,畝產預計達3000-4000斤。村民隨手掰下一片品嘗,清甜爽脆的口感帶來滿臉驚喜:“一點不苦,生吃涼拌都美!”憑借獨特風味和營養價值,水果甘藍在市場上嶄露頭角,經濟效益顯著,成為程河鋪村探索高效特色農業、拓寬村民增收之路的新亮點。

當地村民在程河鋪改良田裡採摘水果甘藍。鄒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當地村民在程河鋪改良田裡採摘水果甘藍。鄒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無論是崔八村的“1+5”土地經營與“飛地”探索,還是程河鋪村的水果甘藍試種,強有力的黨支部始終是攻堅克難的“主心骨”。近年來,魏橋鎮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以“三劃”方案為抓手,因地制宜,科學指導各村找項目、落項目、發展項目。從鹽鹼地水稻到水果甘藍,這些鮮活的成功實踐充分証明了魏橋鎮“因地制宜謀產業,找准定位促發展”策略的強大生命力。

甘藍大豐收,村民喜上眉梢。鄒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甘藍大豐收,村民喜上眉梢。鄒平市委宣傳部供圖

如今,行走在魏橋鎮的田野,昔日的鹽鹼荒灘已被成片的翠綠稻浪和甘藍田覆蓋。稻浪初涌,甘藍飄香,這片曾經“白花花”的土地,正煥發著前所未有的生機。“三劃”方案的精准指導,讓土地潛力深度釋放。越來越多的村庄,在黨支部的帶領下,正以實實在在的產業增收,在曾經貧瘠的土地上,書寫著充滿希望的振興篇章。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